最近一周,股市出現了一定的反彈,讓大家涼透的心,終于感受到了絲絲暖意。
接下來市場怎麽走,其實都不是太重要,畢竟大家的基金都被深套了,繼續拿着便是。
有很多小白一開始入市的時候,往往受不了行情的大幅波動,看到基金下跌就想跑路,但是有這麽一個小夥子,就刷新了我的認知。
一、小夥買了1314隻基金
前段時間,泉州一個小夥子花了一萬多塊錢買了1314隻基金上了新聞,相當于每隻基金大概花10元錢。
這位小夥子表示,買這麽多基金是爲了分散投資,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
他之所以買1314隻基金,并不是爲了愛情,而是想用這個數字來提醒自己長期持有,一生一世。

看着小夥子解釋得貌似很有道理的樣子,但我細想又覺得哪裏不對。
從我過往經驗來看,一般買很多基金的人,比如大幾十甚至上百隻,往往都是小白、新手。
這些小白剛入市,學習了些皮毛知識,記得書上或者老師講過“分散風險”的理論,粗淺地認爲買得多就是分散了風險,于是就照着自己的理解去操作,但這往往是吃力不讨好的做法。
分散風險并不在于産品數量,其實更在于它們之間的分散性和質量!
我舉個很簡單的真實例子,前幾年網貸平台集體暴雷,我認識不少人同時在好幾個平台投資。
因爲他們覺得不可能幾個平台一起暴雷,于是分散幾個平台投資,結果沒想到行業集體暴雷,自己所有本金都搭進去了。
所以,買得多真的不等于就是分散風險。
二、基金買得多會有這5個問題
小夥子買了1314隻基金,聽起來确實讓人覺得不可思議,那麽,他買這麽多基金,會有什麽問題呢?
我給總結了5點:
第一,會買到同一隻基金的不同份額
目前我們國内基金數量接近10000隻,而這位小夥子幾乎已經把市場上超過10%的基金都買了,這1314隻裏面,肯定有不少是同一隻基金的不同份額。
我們知道一隻基金一般有A/B/C份額的劃分,不同份額表示的僅僅是收費方式不同,比如中歐醫療健康混合A和中歐醫療健康混合C就是同一隻基金,隻是A份額是前端收費,C份額是按日計提服務費。
一般來說,要做長期投資,買A份額是最劃算的。但是這小夥子買了這麽多的基金,難免是把很多基金的兩種份額都買了!何必呢?

第二,會買到很多相似的基金
我們知道雖然市場上基金數量很多,但是不少基金的表現是非常相似的。比如跟蹤同一指數的指數基金,買同一個行業或者主題的基金,其實這些基金表現不會有特别大的差距。
但是這個小夥子買這麽多隻基金,估計是把很多相似的基金一鍋端了,跌的時候大家一起跌,根本起不到分散風險的作用啊。
而且買這麽多,不嫌累嗎?光想想要手動重複1000多次買入操作,我就腦殼疼。

第三,會買到一些可能會被清盤的基金
小夥子買這麽多的基金,基本上是不太可能自己精心去挑選,估計是看到就買了。
因此,可能會買到一些規模特别小,或者持有人數很少或者是業績很差的基金,這些基金很可能會被清盤。
其實每年都有上百隻基金會被清盤,小夥子買那麽多隻基金,大概率能買到這些基金中的一部分。
基金被清盤,相當于是強制性幫投資者賣出基金,從這點來看,小夥子想要維持1314隻基金,估計每年還得手動補充基金數量。
第四,會買到新基金
小夥子買了那麽多基金,肯定也會買到一些新發行的基金。
新發行的基金問題就在于業績無法根據過往去推測,而且認購費可能會比較高。
我們一般是不太建議大家去購買新基金的。
第五,無法在基金市場成長
小夥子一股腦地買了1314隻基金,基本上可以肯定都是盲目的操作,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買的是啥基金,也不知道基金到底是什麽類型,怎麽做好配置,怎麽去止盈……
基金太多,根本不可能有精力去一一打理,看似“勤奮”的買入行爲,恰恰是一種對自己投資的“懶惰”。這非常不利于自己在基金市場成長。

三、持有多少基金最合适?
指數基金教父-約翰博格爾曾說:“沒有必要持有超過4-5隻的股票基金。”

國際著名基金評級機構–美國晨星也做過一項調查,認爲7隻或以下是較爲理想的基金數量。
不過,在組合中持有多少基金是最佳的,這個沒有标準答案,我們在投資基金的時候,在投資方向、品種方面的分散化程度,遠比基金數目重要。
比如,我們持有的基金可以有指數基金、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債券基金。包括的領域可以有黃金、油氣、REITs、寬基、行業和主題等。
總的來說,基金數量不在多,在于質量和分散化程度,我建議大家買基金最好不要超過20隻。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裏。
本文由未知數Swendy原創,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