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談論《傑伊比姆》本身就是一件複雜的事情,爲什麽複雜?這個在2021年年末掀起印度法制輿論高潮的影片确實是一部優秀的電影,但是本片所反映的現實問題同樣值得印度人本身思考。這并不是我們國内部分觀衆作爲一個置身事外的旁觀者所擁有的那種高潮叠起的感動,而是真正需要印度人自己去思考,現行的印度社會真的是他們所希望的嗎?

影片《傑伊比姆》講述的是一個印度高級律師爲一個印度低級民衆打官司求正義的故事,故事非常的感人,感人之餘,影片成功的讓國内觀衆感受到了印度雖然已經呈現出來了撕裂的社會結構之下,人性的光輝的燦爛無比。不少人将這部影片當作是印度的《辯護人》,與此同時也将印度的電影高度提升了一個層次,不少人反思我們自己的電影爲何不能如此,什麽時候才能産出來同等類型的作品。當然,也有人反思我們自己的法制污點,從而達到深刻反省自己的标準。

然而面對着印度本身的制度問題,以及這部電影所反映出來的現實問題,難道真的隻是上述提到的二觀點這樣簡單嗎?當然,我們可以通過上述觀點得到自己所關注的問題的答案,但這些答案卻不是根本的答案。想要弄懂根本的答案,我們需要知道的印度現行的社會制度之下,貧民的生活所需,究竟應該如何得到保障。

衆所周知,甘地被印度人認爲是國父,因爲甘地通過談判促成了印度的獨立,這在二十世紀是一件非常偉大的事情,然而甘地促成了印度的獨立之後,有沒有進一步解決印度人的生存問題呢?這個答案當今的印度社會結構給出了證明,答案自然是沒有。當印度人開始獨立之後,他們面臨的是跨國公司對于本國農業生産以及各種工業生産的進一步剝奪。在國家政治上進行了獨立的印度,在經濟上卻産生了依附。

印度的獨立是通過談判最終達到的,而想要讓殖民國對于自己的政治體制認同,就一定要讓渡部分别的利益對于殖民國進行補充。印度讓渡出來的是經濟利益,因此,印度的所有貧民們沒有分得田地,他們在經濟上依舊是施行私有制,農民沒有土地,就意味着雖然結束了殖民統治,但是現行的制度之下,農民的生活并沒有任何改變,因此,印度即使是獲得了國家獨立,但獨立的成果并沒有福澤到普通貧民身上。
而這樣的結果自然是貧富差距的進一步擴大,最終導緻的是印度社會的撕裂以及階層的固化。這就也是印度的種姓制度沒有辦法完全廢除的根本原因。爲什麽要求要讓農民獲得土地,因爲印度是一個農業人口占比非常高的國家,農民作爲大多數,如果能獲得較好的生活,那麽對于印度來說整體社會經濟水平就會獲得較高的發展,社會矛盾也就會降溫。

然而對于當下的印度人來說,這卻是一個無法實現的美夢,因爲現有的經濟體制下,即使是印度獲得了高增長的經濟數據,但對于占人口比重高達百分之八十的農民來說,這跟他們是沒有關聯的。我們所了解的印度人大都是通過互聯網交流得出來的印象的,然而對于那些低種姓聚居區,那裏的人們能使用互聯網等現代化通訊工具嗎?他們如何與外界鏈接。

影片中被懷疑是小偷的男人的一家,他們的居住條件可見一斑,這些印度的底層人的生活現狀到現在有任何的改變嗎?他們僅僅需要的是法律的公正對待嗎?他們僅僅需要的是傑伊比姆這樣的救世主降臨嗎?不是的,他們需要的是現行的社會制度給予這些普通民衆更多的生産資料以及基本生活保障,然而這一切,靠着傑伊比姆能改變嗎?

傑伊比姆自然是偉大的,他在印度現行的社會制度下,爲了這些貧民們的法律訴求貢獻了自己全部的力量,然而他也僅僅是在框架内做事情,這些低種姓人群真正需要的并不是一個爲自己伸冤的青天大老爺,而是需要一個可以改天換地的偉人。偉人可以平均地權,偉人可以讓人人平等。甘地曾經有機會成爲這樣的偉人,然而最終他僅僅是成爲了一個西方人口中的“聖雄”。

印度人需要傑伊比姆嗎?當然需要,但印度人更需要一個新的制度,一個可以讓人人平等,讓農民真正擁有土地的主權的社會。在這個社會之下,印度盛行了好幾百年的種姓制度才會真正的被消滅。所有的印度人才會真正遠離種姓制度的荼毒。印度人需要的不是從西方那邊學來的所謂的完美的法律制度,而是真正讓自己國家的民衆們過上實實在在的好日子,這樣的好日子不需要别人施舍,它需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如果印度的根本問題得到解決,那麽傑伊比姆就不需要存在。
……
你好,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