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網 娛樂 綜藝「死」在ROI
公益廣告

綜藝「死」在ROI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壹娛觀察(ID: yiyuguancha),文/厚碼。

“上周剛跟一個互聯網平台做完節目提案,這周追問反饋,就聽說他們的整個部門都面臨裁撤了……”綜藝廣告銷售Alice的2022年,依然格外艱難。

與影視劇不同,綜藝盈利模式更多要依賴招商而生。

曾經廣告市場的繁榮,帶來國内綜藝市場的快速發展,以“華南雙機”和“草原雙雄”爲首的客戶爸爸們,撐起了綜藝的“黃金時代”。

但随着市場預冷,金主爸爸們對于市場營銷的投入越發羞澀,以及互聯網流量陣地的遷移轉變,再加上平台方紛紛喊起“降本增效”,沒錢了的綜藝轉而長在了寒冬的“風口”。

“絕對爆款”難尋,利空消息卻一個接一個,在最冷的Q1過去後,人們不免懷疑,綜藝最好的時候,是不是真的已經一去不複返了?

錢都去哪兒了?

毋庸置疑,2022年是綜藝市場最冷的一年,而最直接與錢打交道的廣告銷售們,則是這個寒冬裏直面風暴的人。

“我在這個行業做了已經超過5年了,可以說看着綜藝招商越來越難。前幾年,頭部綜藝的席位是要靠搶的,現在已經完全颠倒過來了。” Alice沒說幾句,就開始向壹娛觀察(ID:yiyuguancha)吐苦水。

“從年初開始,我已經把手上的客戶資源都洗了一遍了,但客戶的态度都非常冷淡,有時候方案發給對方就石沉大海,連回複也沒有。”

Alice所在的組今年背了超過3個億的KPI,無論是頭部綜藝,還是微短綜,都等着招商口客戶的錢到位,才能開工。但眼看着Q1過去,至今爲止一個下單的客戶都沒有。

“每次周會彙報,老闆隻有一個問題:什麽時候能有錢進賬?但現實就是這麽殘酷。下周,我們組裏又要有同事離職了。”Alice苦笑着說道。

《2021綜藝植入白皮書》

錢都去哪兒了呢?

2022年消費經濟不景氣是不争的事實。

在殘酷的大環境之下,各個金主的銷售額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市場部的預算也被大幅縮減。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的時候,第一個被削減的往往是最大額的綜藝投放預算。

廣告客戶正在變得越來越現實,花錢也越來越謹慎。

Alice繼續說道,“我們去企業,或者代理公司做workshop的時候發現,第一次見面剛介紹完方案,對方就會問資源包、流量預估,要求承諾節目能上幾次熱搜。甚至還有些客戶會要求我保帶貨,簽ROI。請問,我一個綜藝要怎麽保ROI?”

另一邊,某快消品牌的市場人員Jessica向壹娛觀察(ID:yiyuguancha)坦言——花錢做綜藝投放,實在不是一個性價比高的選擇。

“一個S+綜藝總冠的報價都要過億。要知道,一個中等規模的企業一年整個市場部的預算也就幾千萬,留給綜藝投放能過千萬就很不錯了。這點錢要麽在頭部綜藝裏擠一個不起眼的小身份,分一點流量。要麽投一個中腰部的綜藝,這種大概率會撲得一點水花都沒有。”

随着抖音DAU破6億+,快手DAU也超過4億,用戶在短視頻上的娛樂時間已經超過即時通訊。短視頻早已經從占據用戶的碎片時間,轉而占據用戶30分鍾以上的成段時間,而這曾經是屬于長視頻的天下。

客戶的錢也随着用戶注意力,從長視頻流向短視頻。

更重要的是,短視頻完備的後鏈路變現,能幫助客戶清楚地看到:錢到底花到哪裏去了。據了解,客戶投放達人往往能簽訂清晰ROI,有些能簽到1:4,甚至1:5。

毫無疑問,短視頻已經取代綜藝,成爲了廣告投放和内容營銷的“親兒子”。

“說白了,客戶已經沒有耐心了,就是想剛花完錢,就立刻看到有錢進賬。”Jessica補充道。

沒有爆款内容,也沒有更先進的變現模式,綜藝投放就這樣漸漸被廣告主們“邊緣化”。

怪圈裏的死循環:客戶-立項-藝人-客戶

在降本增效的大環境下,招商側的ROI評估正在成爲綜藝的“死線”。

往年還會有平台貼錢做綜藝,但今年,“隻做能賺錢的綜藝”漸漸成爲各平台心照不宣的默契。

以優酷爲例,根據行業人士透露,目前優酷對綜藝的啓動标準是ROI達到0.7。換句話說,隻有确保招商達到成本的70%,才會正式開始錄制。0.7則意味着,可能光确定冠名都不夠,需要冠名搭配另一個小身份客戶。

如果達不到這個啓動标準,那前面做再多的模式研發和節目策劃都是白費功夫。

對于日益現實的客戶而言,藝人才是一個方案中最有價值的部分。

一個節目,請什麽咖位的藝人,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這個節目的體量能達到多少。這就催生了很多“PPT神獸”藝人,大張偉、何炅、沈騰、王一博、賈玲……這些有流量、有招商号召力、又有綜藝感的藝人,每年大概會被幾百個PPT“拟邀”。

賈玲和沈騰參加的綜藝節目《王牌對王牌》

客戶顯然已經摸清了這種“空手套白狼”的套路,藝人是否敲定,成爲他們願不願意對項目聊下去的重要标準。

但敲定藝人談何容易。

“藝人也知道自己是節目裏最有價值的一環,那就不能怪藝人開出高價,畢竟這是市場規律的必然選擇”。據業内知情人士透露,某頭部頂流藝人在某節目開出了超過5000萬每季的報價。

當然,在越來越嚴格的政策監管之下,這種“天價”正在成爲過去時。尤其從2022年開始,平台死磕内容成本,單個藝人單期不能超過80w的行業标準被提出,且被咬得越來越死。

但對于藝人而言,影響未必那麽大。尤其是志在影視劇的藝人,上綜藝其實是一種消耗。如果不是爲了錢,他們大可以不選擇綜藝。

另一方面,藝人也見慣了空有PPT的綜藝策劃,要想深入聊合作敲檔期,項目是否正式立項?定級是什麽?定檔在什麽時候?都成爲了繞不過去的問題。

沒有招商就無法立項,無法立項就很難敲藝人,沒有藝人哪裏來的客戶?大部分綜藝策劃,就在這個怪圈裏陷入死循環。

《2021綜藝植入白皮書》

招商“一錘定音”,客戶的話語權也越來越大,客戶服務稍有不足,“撤單警告”分分鍾就到了。

商務導演老張向壹娛觀察(ID:yiyuguancha)透露:“爲了促成客戶盡快決策下單,銷售有時會附贈權益進資源包,結果幾個客戶總量一加,很容易‘超售’。到了真正執行,就會是災難級的。”

“節目錄制一天到淩晨,嘉賓都精疲力盡了,結果客戶一條10秒鍾的産品使用,前前後後拍幾十遍。有時還要賠權益,節目延期加幾個logo,藝人達不到量級加幾個logo,播放量不達預期再加幾個logo……”都知道過度商業化會損害内容,但客戶撤單的損失誰也承擔不了。

爆款是一場豪賭,但賭赢了又如何?

爆款隻能歸因,不能複制。

對于動辄上億投入的頭部綜藝内容來說,能不能成爲“爆款”,從來都是一場豪賭。

2012年,還在策劃階段的《中國好聲音》在國内市場處處碰壁,全球爆紅的綜藝模式并未成爲這檔節目的有力背書。

無奈之下,燦星找到浙江衛視,冒着巨大風險簽訂對賭協議——由燦星承擔《中國好聲音》的全部制作成本和投資風險,而燦星将直接參與節目廣告分成。如果《中國好聲音》平均收視超2,燦星将分走廣告收入的大頭。反之則需要賠償浙江衛視的損失。

《中國好聲音第一季》首播收視情況

這一年,《中國好聲音》全國爆火,爲燦星帶來了2.178億的業績收入,2013年燦星又憑借第二季狂攬3.35億,躍升爲節目制作公司的領頭羊。

時至今日,盡管節目IP後繼乏力,《中國好聲音》仍然是燦星最大的現金流項目之一,持續爲燦星輸出音樂領域内的行業資源和人脈,也成爲燦星人才培養的“練兵場”。

到了2022年,如此痛快的勝利已經無法複刻——對于深處寒冬的綜藝市場而言,這場事關“爆款”的豪賭,就算賭赢了又如何?

2021年末的《半熟戀人》,被認爲是綜藝市場上的驚喜黑馬,開播3個月斬獲700+微博熱搜,微博話題讨論量超過54億。節目中大熱的“巴啦啦能量”微博超話收獲44萬粉絲。伴随着超長售後,節目熱度久久不褪。

但與節目熱播截然相反的,是客戶的冷漠。從裸播上線到大熱收官,節目始終沒有收獲一個廣告客戶的青睐。“裸播到底”也照樣刺痛了每位綜藝人。

《半熟戀人》中的大熱CP“售後”不斷

綜藝内容的崛起與廣告客戶的旺盛需求是緊密相關的。美國綜藝發展史上,“低成本、高盈利”是綜藝無可替代的優勢。

2000年,美國電視網的廣告容量見頂——單集43分鍾的劇集加上17分鍾的貼片廣告已經達到觀衆容忍的極限了。如何擴充廣告庫存,成爲進一步拓展收益的關鍵。

另一方面,高昂的劇集成本也讓電視台苦不堪言。于是,在NBC憑借《老友記》橫掃全美收視時,CBS反其道而行,用全素人綜藝《幸存者》實現彎道超車:《幸存者》招商不遜于《老友記》,但成本大大降低。2022年3月9日,這檔長壽綜藝的第42季開播。

《幸存者》第42季的素人嘉賓合照

直到2005年,綜藝已經占到美國電視網内容總量的20%。《誰能成爲百萬富翁》《老大哥》《美國偶像》等一系列綜藝都是在這個階段被大量研發和複制的。

在中國也不例外。

2022引擎大會上,抖音綜藝負責人宋秉華稱:綜藝在長視頻平台隻占據全站5%-8%的流量,卻提供了市場40%以上的商業化營收。

而如今,曾經的商業優勢,卻成爲了綜藝市場低迷的主要原因。

“以後會怎麽樣呢?”

當被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一位在娛樂行業沉浮十餘年的投資人在沉默了幾秒鍾後對壹娛觀察(ID:yiyuguancha)說道:“也許,綜藝還有沒有未來就看今年了。”

進入Q2,S+級新綜藝接連上線。

4月16日,嚴敏帶來重磅作品《新遊記》。這個飽經波折的節目,在2020年登上騰訊招商會後近2年,終于和觀衆見面。但節目開播兩周後豆瓣仍未開分,以目前的聲量和口碑,開分的成績究竟多少,也是個未知數。同時,這檔騰訊視頻寄予厚望的S+級綜藝,隻有三個贊助對外“閃光”,而對比往年同樣S+的《創造營》系列動辄十幾個金主疼愛,直接反映出市場的寒冷。

《新遊記》劇照

沒有選秀了,金主們都不那麽愛長視頻綜藝了,那麽,綜藝未來會怎樣?相信每個還在行業内堅持的從業者都有自己的信念感。

但接二連三的利空消息,總不免讓人猶豫,而“綜藝怎麽保ROI”這個問題仍舊會繼續盤旋在每個綜藝人的頭頂。屬于綜藝的最好時代或許已經過去,而對于綜藝人也好,平台方也罷,接下來終于要好好回答“綜藝究竟該靠什麽長久活下去”。

*文章裏的Alice、Jessica、老張皆爲匿名

*參考資料:

燦星在造一場什麽樣的夢?虎嗅,2014.7.12

美國綜藝(Reality Show)市場如何煉成?XYY的讀書筆記,2019.9.22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華僑網無關聯。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訴内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實性,以及時效性本網部作任何承諾,請讀者自行核實相關内容。如發現稿件侵權,或作者無意願在華僑網發布文章,請版權擁有者通知華僑網處理。

真實事件改編,1995年,印度不止一宗冤案

周公觀娛|明星要發律師聲明,究竟該避開哪些雷?

發表回複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