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抗疫戰場,出現了一個上海、台灣、北京的3地關聯的詭異現象,即4月13号,當上海日感染達到27719例的峰值,并開始下降後;
次日,台灣疫情開始爆發,從一直徘徊在500例左右的水平,突然快速拉升到900多,之後便坐上火箭,僅半個月從單日新增1000例猛增到5月3号的17853例;

而4月21号上海單日創新低,并于22号進行了一波反彈後,便一路扭頭急速下降;這種态勢下,同樣是在21号,台灣單日感在1000例左右徘徊了一周後,随着上海數字的下跌,台灣于22号突然開始暴增,此後便一發不可收拾;
而與此同時,北京疫情在整個4月前3周都是零星個案狀态,巧合的是在22号,突然爆出6例感染含1例學生;
此後短短10天,北京疫情迅速發酵,極速擴散至12區400多例,尤其是其中涉及6所學校2所托教,有大量學生病例;
這種詭異關聯,反映出敵人已經戰敗、開始撤離;4月13号,上海單日感染觸頂後,感染人數開始下降,敵方預感大勢已去,于是從次日開始準備最後洗劫台灣;
2022年初,美國已經先後引爆亞太區的日本、韓國、香港、新加坡、土澳,通過疫情将亞太财富洗劫一空;唯一留下台灣,是爲了利用它作爲最後的工具鉗制大陸;
而看到上海戰役即将失敗後,敵方不得不着手準備從西太全面撤離;在繼續觀望一周後,于4月21号,對上海發動了最後一輪“炮擊”後,依舊無力回天,于是,于次日正式開始對台洗劫、啓動撤離程序;但他們真的是不甘心啊,于是,利用中國主力暫時仍被牽制在上海的有利時機,于4月21号對北京發起垂死攻擊;
北京疫情的迅速擴散和大量學生感染,就是攻擊最直接的證據;我們此前就已闡述,攻擊學校就是定點投下的重磅炸彈,意圖直接炸毀目标城市;
因此,從上海、台灣、北京疫情的詭異關聯已經折射出,我們即将取得“上海保衛戰”的勝利;但是,勝利到來之際恰恰就是最易松懈之時;因此,北京作爲中國的心髒,疫情發展需要高度關注,切勿“大意失荊州”;
下面我們重點說說台灣疫情。
1.台灣地區新一輪疫情來勢洶洶,連續6天新增過萬;“五一”期間全台PCR陽性率高達9.63%。該輪疫情預計将在5月中下旬達到高峰,預估日增超過20萬,死亡人數超過1萬人。台灣當局再次宣布放寬入境與境内防疫政策、開放公共場所、放棄清零,轉而效仿新加坡等國,希望實現群體免疫。
2.盡管目前台灣地區已經批準兒童“小劑量多次”接種疫苗,老年人接種疫苗的比例也有所提升,但目前幾乎沒有兒童完成新冠疫苗的接種。兒童、老人以及有基礎疾病的患者仍然是“疫情重災區”。
3.台灣當局稱,希望能夠通過感染與疫苗,最終達到群體免疫,将重症與死亡降至最低,以達到防疫與民生的平衡。然而目前,台灣還面臨着核酸檢測能力不足、作爲出行或隔離重要指标的快篩試劑不夠、醫院床位不充足、老年人疫苗接種率低等問題,引發了民衆不滿與社會争議。台灣的防疫“前景”困難重重。
連續6天新增感染破萬,死亡23人,台灣地區選擇不再“封城”
台灣地區深陷奧密克戎危機。
5月3日,台灣地區新增本土确診病例2萬3102例,新增死亡5例。已連續6天單日新增破萬例。據統計,今年1月1日至5月1日,台灣地區本土病例累計已達12萬4708例,累計23人死亡。
台灣地區此輪奧密克戎疫情,自3月末以來迅速擴散。4月14日,島内單日新增本土确診病例數破千。随後,台灣新增病例數在4月26日至6000人大關。4月28日,曲線繼續走高,單日新增病例達到1.13萬人。在過去14天裏,島内出現了從單日新增确診人數破千,到單日新增确診人數破萬的快速增長。而自4月28日以來,已連續六天單日确診人數破萬。
但其重症與死亡人數,雖每天都在突破,但比例并沒有升高。
目前台灣地區有12萬2208人爲輕症或無症狀感染者,,占比爲99.76%;中症個案共258人,占比0.21%;重症累計42例,19人治療中、23人爲死亡個案,重症占比0.03%。中重症累計解隔離人數爲73人。
而這23例死亡個案中,12人沒有打過疫苗,打過1劑的4位,占17%、打過兩劑5位,22%,打過三劑有2位,約9%。估計有一半的死亡個案沒打疫苗,将近7成沒有完整接種疫苗。
這與新加坡,韓國、中國香港等國家與地區在本輪奧密克戎侵襲,造成的死亡個案類似。老人與有基礎疾病的患者爲重災區。陳時中日前曾評估,未來島内的新冠死亡率,可能會近似于新西蘭新冠病死率約0.05%的水平。但預計會超過。
除此之外,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台灣地區兒童的高感染率。據統計,累計已有1萬8647名12歲以下兒童染疫,另有1名未滿1歲女嬰重症,因呼吸窘迫在加護病房搶救,目前使用呼吸器及瑞德西韋治療;這名女嬰4月26日高燒至39度,家長抱至診所就醫,因年齡太小并未快篩,4月28日呼吸困難送至急診,采檢陽性确診,是這波疫情年紀最小的重症個案。
4月17日,台當局衛生福利主管部門批準6歲至11歲兒童接種莫德納疫苗,接種劑量爲成人的一半,接種方式爲施打2劑、間隔28天。但直到5月2日,台灣部分地區才開放兒童疫苗接種。另外,複必泰BNT兒童疫苗的采購案也已經完成簽約,預計會在5月中旬到貨。
日增萬例,台灣地區如何與病毒“共存”,專家稱将有近萬人死亡?
台灣地區病例數持續上升,5/1連假從4月30日起開始,許多民衆湧至醫院急診或社區篩檢站排隊等候接受PCR采檢,讓5/1勞動節全台PCR陽性率高達9.63%,其中台北14.78%與新北21.98%,再創新高。盡管數據已多日破萬,但專家認爲部分民衆因擔心受到岐視,而選擇自我檢測,但不上報。真實的感染數據早已超過公開感染者的數倍。甚至每日已達三萬左右确診。
除了疫苗接種外,台灣島内目前最大的問題還是,核酸檢測能力嚴重不足,無法滿足民衆需求。
4月21日,台灣衛福部門宣布将實行“篩檢代替隔離方向确定”,實施程序視疫情變化而定。比如規定居家隔離的學生必須有快篩陰性結果方可返校上學等,快篩成爲了一種出行或者隔離的重要指标。快篩量因此大幅增加。
但許多民衆抱怨,目前藥局依然買不到快篩試劑,部分便利商店也有貨量不足問題。人們抱怨政府過了兩年仍然對疫情爆發準備不足。
爲了因應龐大的快篩需求,台灣食藥署快速核準并拟進口一款由韓國制造的唾液快篩試劑3000萬劑。此前台防疫部門推動快速抗原檢測實名制,在台灣約五千家特許藥店銷售,1人1份5劑,共500新台币。但這顯然仍無法滿足供應。
除了快篩鋪貨量問題,有專家指出,目前處于疫情攀升期與共存過渡期的台灣,仍有兩大問題有待調整:如何有效提升老人疫苗施打率、依照疫苗接種情形區别隔離天數。
台灣近日單日接種人數超過16萬人,目前主要接種的是台灣本土高端疫苗,莫多納與複必泰三種疫苗。目前第五批137萬劑Moderna疫苗,複必泰5~11歲兒童疫苗也将于五月中旬前到貨。另外一個就是加緊擴張醫院床位,爲不可預測的病人量提前準備。
目前台灣的新冠醫療資源分病床(專責+負壓)、中央集中檢疫所和地方加強型防疫旅館三類,随着台灣感染病例數量的激增,部分醫院的床位開始出現緊張态勢。5月2日,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他已下達行政命令,要求拉高住院門檻,除非有立即危險性,或需要用到氧氣的病人才能住院。
台灣島内應對本輪疫情的混亂,使民衆對于現行防疫策略存在争論,台灣一部分專家也在批評台灣CDC的防疫策略,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就批評台灣的兒童疫苗接種策略純屬「将帥無能累死三軍」,包括陳時中也被人批評「不懂防疫也不相信科學」,本輪疫情将付出超高死亡的代價。
5月3日,資深醫師蘇偉碩與博士王文心依據新西蘭、韓國、中國台灣、中國香港的總人口數、确診人數、染疫率、總染疫死亡人數等數據推估,台灣在這波Omicron變異病毒的疫情下,死亡人數極有可能會超過1萬人,若僅按照人口比例推估,高雄市則會有1160位民衆死于疫情。
如果本輪疫情,無法遏制超高死亡率,則意味着台灣民衆将付出極高的代價。所謂的與病毒共存策略也面臨失敗的挑戰。
希望台灣同胞能早日戰勝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