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在俄烏之戰中馬斯克的星鏈網似乎真的發揮了較爲重要的作用,所以前段時間才有傳言稱,梅德韋傑夫曾下令擊落烏克蘭上空的星鏈網衛星。但俄羅斯很快就否認了這個傳言,我也認爲這根本不可能,因爲目前打衛星唯一靠譜的還是反衛星導彈,隻是用近千萬美元一枚的導彈,去打55萬美元一顆的衛星,性價比實在太差了,俄羅斯再财大氣粗,也不至于去幹這種愚蠢的事。

不過我最近看到一份曝光的資料,卻開始有些懷疑了,因爲俄羅斯的前身蘇聯,還真的曾把一門大炮發射到太空,并進行了射擊測試,隻是一直處于嚴格的保密狀态,這次任務的細節到現在都知之甚少。時間過去了這麽久,爲什麽還要保密呢?原因恐怕會令你啼笑皆非。

這個曆史性的事件發生在1975年1月24日。
當時正值冷戰時期,美國和蘇聯各方面都針尖對麥芒,處于激烈的競争狀态,一直從地球冷戰到了太空,恨不得把海洋、陸地到太空的地球周圍,都開辟出來作爲未來的戰場。那時候很多人都認爲,人類的戰争最終會打到太空,美國和蘇聯都開始全力發展反衛星技術,因而如何保全自己的太空資産就成了最要緊的問題。

蘇聯可能出于打衛星或太空自衛的目的,提出了在空間站安裝大炮的設想,并迅速付諸實施,将用于飛機的裏希特R-23轉膛航空機炮改進爲可在太空發射後,安裝在了禮炮3号空間站上,于1974年6月25日發射到了268公裏到272公裏的軌道上。
禮炮3号是蘇聯金剛石計劃中的第二個軍事偵察空間站,因而沒有公開其設計及執行任務的情況。目前已知的是,該空間站長14.55米,最大直徑4.15米,加壓體積有90立方米,安裝了14個功能各異的地球觀測相機,光學分辨率最高的超過了3米,甚至有可能超過1米——那時候就如此先進了,隻能說現在的俄羅斯真的是在吃老本,有點不思進取。

禮炮3号一共在軌213天,隻在發射一周後由聯盟14号任務送去了3名宇航員,但隻有一名進入了空間站,于7月19日返回地球。8月26日聯盟15号任務進入太空,兩名宇航員試圖與空間站對接卻遇到嚴重問題,Igla會合系統未能切換到最後進近模式,導緻聯盟15号以72公裏/小時的速度沖向空間站,幸運的是兩者在40米的距離上擦肩而過。
但宇航員們并未意識到這個問題,又兩次試圖對接,仍然險些發生緻命碰撞,這時候聯盟15号的推進劑已經隻夠返回地球,地面中心因而終止了對接任務,無功而返。

由于無法确定發射炮彈會對空間站産生什麽影響,安裝在空間站的裏希特R-23轉膛機炮一直到空間站任務完成的1975年1月24日,即将墜入大氣層燒毀前幾個小時,才得以進行測試。
R-23機炮重約58.5公斤,長1.468米,口徑23毫米,每分鍾可以發射2600發炮彈,彈丸質量175克,安裝到禮炮3号上的改進版是迄今爲止唯一可以在太空中發射的火炮。

爲了抵消機炮的後坐力,完成太空測試,禮炮3号在R-23射擊的時候,也點燃了空間站上的噴氣推進器。各種消息來源稱,這次測試可能進行了1到3次射擊,打出了約20發炮彈,也有說32發的,所有炮彈最後都墜入了大氣層燒毀,至于試驗究竟達到了什麽效果,迄今仍然處于保密狀态。
都過了這麽多年了,爲什麽還要保密呢?我估計可能是沒有什麽效果,實在不好意思說出口。因爲後來蘇聯的軍事空間站配備的似乎是導彈,如果大炮有效的話,就不可能隻試驗這一次,讓它成爲唯一在太空中發射過的火炮了。如果真的是這樣,就有點令人啼笑皆非了,保了幾十年的密,保住的可能隻是一個寂寞。

至少從這個案例上我們可以看出,在太空槍炮的作用可能真的不大,因爲軌道上的衛星、航空器都在高速運行,相對速度極大,遠超槍炮彈丸的速度,要想打中估計極爲困難。就像你用速度1馬赫的導彈去打2馬赫的飛機,人家很容易就可以躲過去。
所以俄羅斯要想找一種便宜的方法去打馬斯克的衛星還真的很難,如果星鏈網真的影響到戰争進程乃至勝負了,可能還是隻有忍着肉痛,用1000萬美元去打55萬美元了。隻是馬斯克今天22個小時内又射了110多顆星鏈網衛星上去,得11億美元才打得下來,這簡直就是太不講武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