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俄亥俄州火車脫軌導致大量有毒化學物質洩漏事故,在發生近10天后,因為一名報導此事的記者被捕,才得到美國主流媒體的廣泛關注,上了推特的“熱搜”。當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這是“一場可怕的環境災難”、甚至還有媒體人稱之為“俄亥俄版的切爾諾貝利”之際,美國聯邦部門和地方官員還在聲稱,當地的空氣和水都很安全,“沒有造成污染”,並建議先前疏散的當地居民回家。他們的口氣如此輕描淡寫,似乎這件事很快就能“過去了”。然而當地居民卻不斷報告異常現象,包括大量動物突然死亡、空氣中仍有刺激性氣體、部分居民出現噁心頭痛症狀等。
如果類似的事情發生在別的國家,它大概率會得到美國主流媒體一擁而上的實時滾動報導,然而當事情發生在美國國內,一切就變得不一樣了。面對當地民眾的憤怒和強烈不滿,成天把“人權”“安全”“環保”掛在嘴邊的華盛頓卻顯得無動於衷;在事故發生後的十多天裡,佔據美國主流媒體頭條位置的新聞大多與所謂“中國威脅”有關,美國民眾真正的安全和健康威脅卻被擠到了角落。
這一對比無比鮮明:幾乎所有華盛頓精英都緊盯著萬米高空上幾個“不明飛行物”,並對“安全威脅”高談闊論,但對本國公眾正在遭遇的毒氣威脅熟視無睹。以至於有網友嘲諷說,要得到政府的重視,最好的辦法就是在脫軌列車上貼上“中國製造”的標籤。
這凸顯出華盛頓的安全觀與現實的嚴重脫節。發生在俄亥俄州的脫軌事故雖是偶然,但卻有一定的必然性。美國聯邦鐵路管理局的數據顯示,過去10年間,美國平均每天發生3.4起列車脫軌事故,原油和化學品因為列車脫軌而發生洩漏和爆炸的情況頻頻出現。這表明,美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對危險物品的運輸管理存在嚴重漏洞,大量美國居民的安全因此遭受威脅。這也是美國內部疏於治理的表現之一。而作為美國民主代表的國會,卻鮮有對這些事情進行調查和問責,反而針對中國的議案一抓一大把。就連拜登政府最新推出的萬億基礎設施法案,也是瞄著“對華競爭”去的。
最新的數據顯示,脫軌火車上的有毒化學品比最初報告的還要多。至於每節車廂到底裝的是什麼,至今仍是一筆糊塗賬。環保專家指出,此次洩漏出去的氯乙烯是一種毒性相當強的氣體,一旦進入土壤或水體將產生更大且長期的危害,自然條件下至少需要十幾二十年的時間才能分解。如果不及時採取人工干預,當地民眾將在多年內面臨患癌風險。一位化工專家告訴本報,業內對氯乙烯洩漏或者爆炸有比較成熟的應急預案,但不知道為什麼這次美國的處理如此不規範。他認為,不是美國沒能力,而是美國沒把心思放在上面。
美國聯邦政府擁有眾多的專業職能部門,本應各有自己的本職工作,但現在似乎都被封裝在同一個名為“國家安全”的籠子中,並為“防范威脅”不遺餘力。快來瞧,天上有氣球,“還是中國飄過來的”,咱們把它們擊落了,好像是挺熱鬧挺解氣的,但污染過的空氣就會變好了嗎?土壤和水就消毒了嗎?意識形態再偏執的美國人也清楚,渲染“中國威脅論”不能解決美國民眾所面臨的實際環境安全問題。當地時間13日,美國交通部長佈蒂吉格出席一場活動時,隻字未提火車脫軌事故,卻開了一個“間諜氣球”的拙劣玩笑,引來一片討伐。看來,華盛頓政客轉移矛盾的慣用手法也有玩不轉的時候。
某種程度上可以說,美國對俄亥俄州火車脫軌洩漏事故上的糟糕應對是必然的。這也再次說明,美國面臨的威脅未必在外部,而在其內部。當“國家安全”籠罩整個國家權力運行機制,民眾的安全底限被一再地壓低。這一事故也給美國那些政治精英敲響警鐘:把精力放在內部治理上,才是他們的正事,也是打造“強大美國”的正路。倘若安全觀不能“在軌運行”,其國內安全問題將不斷累積爆發,誰能保證美國下次危險不會殃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