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在上海,AI數字人成為銀行工作人員。
愈加開放包容的科創環境,也令本地化科技應用迅速轉化落地,市民的生活質量與幸福度隨之提升。「我辦公用的文件被家裏的小朋友畫上了塗鴉,正好看到有App新上線了智能擦除功能,簡單操作就去除了不需要的塗鴉部分。」上海市民吳女士口中的「智能擦除」,正是上海本土企業合合信息研發推出的基於神經網絡的圖像修復(inpainting)技術;位於上海長寧區的「AI食堂」,菜品皆由後廚的智能機械臂烹飪完成。同時,由中國企業自主創新研發的智能回轉台,還可以實現實時補餐,為食客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務。
在上海,多個科創試驗區、創新港建成投用,利用區域優勢資源,打造出不同的科創特色園區。例如位於閔行區的上海馬橋人工智能創新試驗區是面積最大、可盤活土地最多、可打造應用場景最全的「三最」園區。目前該試驗區已集聚企業2000餘家,其中AI代表性企業超100家,世界500強企業24家,冀打造成為上海市南部科創中心及智能製造高質量轉型發展的新引擎。落地在該試驗區的節卡機器人,已經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其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公司是豐田等多個全球工業巨頭產業鏈的協作機器人供應商,一些創新研發項目還入駐了新商業消費場景,將高科技機械手臂變身智能服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