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體外可穿戴式無線供能線圈,利用電流刺激預防及治療胃酸倒流。
俗稱胃酸倒流的胃食管反流病是全球普遍的胃腸道疾病,較難治癒,約8%的患者需終生服藥;而入侵性手術的療法則具感染風險,且價格高昂。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和醫學院領導的研究團隊最近研發了一種無線供電的電子支架,可利用電刺激預防及治療胃酸倒流,為患者提供全新且無創的治療方法。研究詳情已於國際著名學術期刊《Science Advances》發表。團隊表示,未來6至12個月將繼續優化電子支架,期望兩年之內可以進入臨床研究。
可作無線供電
胃食管反流病是下食管括約肌功能失調或退化引起的胃腸道疾病,常見症狀包括胃酸倒流和胸痛(常稱為胃灼熱)。約8%的患者需要終生服藥,嚴重影響其身心健康。
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和醫學院合作研究設計了一種無線供電電子支架,在經口腔進入胃腸道後,可以提供持續電刺激,增加食道下括約肌的壓力,從而防止胃酸倒流。而電子支架存入人體後,患者亦需穿上無線供能線圈,該線圈能產生均勻的磁場,為體內電子支架作無線供電。
團隊指出,電子支架由具彈性的醫用食管支架、液態金屬天線和可伸縮的柔性脈衝發電器組成。液態金屬具熔點低(15.4℃)和容易導電的特性,在體溫下能保持柔軟狀態,令液態金屬天線可以隨食道蠕動而變形。配合無線供能線圈,液態金屬天線可以穿透人體組織收集能量,為電子支架無線供電作電刺激治療用。柔性脈衝發電器具高伸展能力及穩定的機械性能,在食道蠕動下亦可提供穩定的雙相電流刺激。為了進一步推進技術轉化,研究團隊還利用激光切割雕刻機大量製造可伸展的柔性電路,這不但提高了設計靈活性,亦增加了製造產能。
中大醫學院周毓浩創新醫學技術中心主任趙偉仁表示,電子支架已在活豬上進行實驗。下一步將改進實驗室製造的原型,將之轉化為可用於臨床的產品。
研究團隊亦期望日後將電子支架發展成為具影響力的非入侵性醫療系統,提供不同的生理評估、個人化治療及其他具高臨床價值的多元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