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去年經濟增長乏力,這是否意味著其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夢想開始破滅?在中國經濟於過去幾年放緩後,人們預測這一目標實現的時間已經被推遲,從2030年左右推遲到2035年。
但中國在去年12月初調整疫情防控政策後,今年開始全力以赴恢復經濟增長。上個月,其製造業活動反彈至十多年來的最高水平。
儘管中國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讓其經濟引擎再次全速運轉,但中國目前可以自信地期待自己繼續做世界工廠。
在疫情爆發之初,中國專注於遏制病毒傳播和拯救生命,特別是救助未接種疫苗的老年人。但疫情防控也對其經濟造成衝擊,擾亂了耐用和非耐用消費品等行業的供需。
疫情之下的不確定性措施不僅擾亂了人們的正常生活,也擾亂了至關重要的供應鏈運行。隨著中國供應鏈變得不那麼穩定,以及中美地緣政治局勢加劇緊張,一些跨國公司開始將生產基地從中國轉移出去。
據報導,谷歌一直在將其最新款Pixel手機的產能部分轉移到越南,而蘋果最新款iPhone手機將越來越多地在印度生產。亞馬遜也在印度生產其Fire TV設備。另據報導,微軟一直在越南製造其Xbox遊戲機。
印度電動車生產工廠
在供需不斷下降的情況下,中國經濟去年緩慢增長3%。這樣的增長率,包括疫情爆發第一年——2020年2.2%的低增長率,都是自1978年中國施行經濟改革政策以來前所未有的。中國人口開始出現負增長,但同時去年7月青年失業率卻飆升至近20%的高位。
中國政府敏銳地意識到,需要立即拯救經濟和促進就業。在發現傳染性極強的奧米克隆變種病毒致死率並不高後,中國經濟的重新開放就變得更加緊迫。
去年12月,中國放寬防疫政策,令世界意外。在今年1月,中國副總理劉鶴在世界經濟論壇上向外國投資者保證,中國歡迎外資來華。
隨著工廠迅速恢復運營,世界現在對中國供應鏈的彈性深感敬畏。中國製造業和服務業活動的反彈激發了許多分析師和投資者的樂觀情緒。例如,資產管理公司施羅德已將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測值從5%上調至6.2%。
但一些投資者仍然擔心中國經濟的長期增長水平,一些西方公司繼續將產能轉移至中國之外以進行多元化經營,減少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但本質上,中國仍繼續在全球供應鏈中發揮重要作用。
去年12月,中國對美出口下降了19.5%,對歐盟的出口下降了17.5%。但中國與東盟的貿易去年增長了15%。據信,東盟進口的大部分中國商品將轉運到美國。
轉運是一種供應鏈策略,中國出口商將產品運往美國征收關稅額較低的國家,在保持產品基本不變的情況下更改原產地標籤,然後將這些商品出口到美國。
例如,越南在2021年從中國進口了總值1100億美元的商品,然後向美國出口了960億美元的商品,這表明越南進口的大部分商品都最終銷往了美國。
中國對美國的直接出口可能正在下降,但中國通過越南和印度尼西亞等東盟成員國的間接出口似乎正在上升。
儘管中國的區域經濟競爭對手印度得到了美國和去年啟動的“印太經濟框架”的支持(包括印度在內的十幾個初始夥伴國都受益於此),但中國早已牽頭與15個成員國簽署了自由貿易協議——《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
有趣的是,許多東盟成員國,如越南和印度尼西亞,同時加入了這兩個倡議。它們可能期望從中美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中獲取商業利益。
印度可能在軟件開發方面處於領先地位,但中國在硬件和軟件開發方面都有實力。中國仍經繼續主導電子設備、太陽能電池板和鋰電池的零部件生產,沒有哪個國家有希望在短期內取代中國成為世界工廠。
作者;克里斯托弗·唐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傑出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