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排華獵巫風潮 參議員胡元豹大反擊
來自香港的沈觀健:溫哥華第一位亞裔市長
亞洲周刊:加拿大英文媒體持續操縱言論,使得排華情緒高漲。華裔參議員胡元豹呼籲加拿大各方對排華傾向進行關注與反思,及對華裔貢獻予以肯定。
針對中國幹預聯邦大選的議題已經全面發酵,並且越演越烈。在多倫多的多位華裔民意代表(包括聯邦和省的華裔議員)遭到點名質疑後,這股“政治獵巫”之火已經延燒到溫哥華。上周,《環球新聞》又使用加拿大情報安全局未經證實的報告,指現在已經離任的中國駐溫哥華總領事館總領事佟曉玲曾試圖幹預溫哥華二零二零年市選,暗中把矛頭指向在那次選舉中勝出、並創造一百三十六年來第一位華裔(亞裔)市長歷史的沈觀健,以及唯一的華裔市議員周楠(出生北京)。沈觀健在上周四舉行記者招待會,針對相關報道對他的“影射”表達憤慨,並一針見血指出,如果他是一個白人,就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他感嘆,當華裔贏得一席之地的時候,有些機構就想把妳打倒,“說任何一個人或者一個團體左右了選舉,我認為這有點瘋狂”,也是對勝選的執政團隊不尊重。
對於這樣“瘋狂”的指控,卑詩省長尹大衛站了出來,明確表明感到煩惱,稱加拿大選民應該得到一個詳細獨立的調查,以核實《環球郵報》發布的報道內容。尹大衛指他已經要求加拿大情報安全局提供有關資訊,讓省府可以做出行動配合,“以縮窄聯邦和省的資訊落差”,但國安局至今沒有回應。可見,一些英文媒體報道正在利用無法證實的情資,帶動輿論風向,用媒體和社會輿論的政治審判撻伐華裔民意代表和選民,吞噬加拿大法制社會的最基本原則:無罪推論。更嚴重的是,這些報道已經造成重大政治傷害,大部分華裔投票者已經被蒙上“外國幹預加拿大民主選舉”的陰影,在社會的基層層面,已經有各個層級的華裔民意代表被公開質疑是“外國間諜”而受到霸淩。最令人心酸的是,面臨這樣大規模的涉嫌種族的攻擊,除了極少數像尹大衛那樣正直的政客要求相關情報當局提供完整資訊,核實報道真相,加拿大絕大部分政治人物、媒體、社會輿論都不敢站出來打抱不平,形成了在這個問題上“萬馬齊喑”的局面。因為那些涉嫌種族歧視攻擊的人在極少數持特定政治立場華人的“奧援”下,一股腦兒把敢於出來捍衛加拿大主流價值、捍衛無罪推論的法律原則的人打成了為XX黨說話的人。這顯然就是麥卡錫主義來臨的前兆,不能不引發警惕。
最令人難以理解的是,今年正逢臭名昭著的《排華法》頒布一百周年,本來英文媒體應該主動提出歷史的反省,來紀念和總結這個加拿大憲政史上最大的種族歧視污點,防止歷史悲劇的重演。但是,英文媒體如今利用“中國的幹涉”的火爆議題,一波又一波地對在加國政壇屬於“極少數”的華裔民意代表發起攻擊,並影射正在學習和提升參政議政的千萬華裔投票選民,把他們打成共產黨的統戰工具,讓華人社區對參政議政產生畏懼心態。
令人欣慰的是,在聯邦參議院擔任華裔參議員、來自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胡子修和胡元豹(分屬保守黨和獨立黨團)在華裔社團的支持下,不畏被抹紅的攻擊,準備在六月二十三日於聯邦參議院議事廳舉辦全國性的大型紀念排華法百周年的活動,並在參議院大廳舉辦《排華法案》展覽。活動的華裔社區組織者已向聯邦政府提交建議,要求在排華法百周年之際啟用百年紀念牌匾,並永久懸掛在重新裝修的加拿大國會議事大廳。在這樣的關鍵時刻,胡元豹接受亞洲周刊記者專訪,對目前的排華風潮和紀念《排華法》百周年等議題做出坦誠和直接的回應。
今年正逢排華法一百年,如今是否出現了強烈的排華暗流?歷史會否重演?
如今的反華氛圍和情緒與一百年前不同。一九二三年的《排華法案》是公然的種族主義,不但拒絕華人移民入境,也嚴重影響了已經在加拿大的所有華人。而這一次,排華輿論是基於一個觀點,即有些華人是可以接受的,有些則不行。而測試華人對加拿大“忠誠”並可以被加拿大接受的標準不是根據華人是否在加拿大尊紀守法,而是根據他們持有的觀點、所屬的組織、參加的會議等等。任何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人、事、物的聯系都被視為可疑的,特別是那些名字聽起來像是來自中國大陸的加拿大人被污名化。這種排斥更加隱蔽,並且試圖分裂華人社區,還為那些主張強硬反華立場的人提供了掩護。
中加關係惡化,兩國是否回到了建交前的形勢?
在某些方面,現在的中加關係比一九七零年代初建立外交關係之前還糟糕。一九七零年前,加拿大願意背離美國的立場,向急需糧食進口的中國出售小麥。盡管當時的保守黨總理迪芬貝克(Diefenbaker)是一個堅定的反共主義者,但他理解國家利益,知道維護加拿大的獨立外交政策,不能事事順從美國。今天,我們似乎與美國政府(華盛頓特區)在其與北京的地緣政治競爭中保持步調一致。加拿大各黨派的政治人物似乎在競爭看誰可以在對華政策上更加強硬,以至於加拿大的外交政策靈活性大大降低。我們可能會在未來後悔,但其影響的全部後果可能要一些年之後才能顯現。
英文媒體《環球郵報》和《環球新聞》大肆報道情報局泄漏文件,攻擊華裔民意代表,但總理否認二零二一選舉有不當事情發生,也為自己團隊的國會議員辯護,更認為一百七十萬華人有參與政治選舉的權利,您覺得媒體與情報當局是否存在“政治獵巫”?
目前所有有關中國“幹預”二零一九年和二零二一年選舉的媒體報道都是基於匿名消息來源,來自情報機構內部或周圍的人士。在議會聽證會上,聯邦高級官員作證稱,這種資訊是“不完整的”,可以描述為“謠言”,不應被視為事實真相。我們無法確定泄密者背後的政治動機和訴求,但我們不能將這些行為視為民主體制下的良性行為。至少,泄密者正在違反法律和破壞民主程序。這樣做會削弱人們對選舉的信心,使許多個人與選區受到污名化,並在華裔加拿大群體中引起廣泛擔憂。聲稱中國“幹預”的潛臺詞是,一些議員的當選不是合法的,即使獨立的聯邦選舉官員監督了這兩次選舉,他在國會作證時也說外國幹預沒有實質影響選舉結果的情況。顯然,這種輿論的發酵,對於尋求參政議政且對中國持“友好”態度的華裔加拿大人產生了寒蟬效應。這是一種變相剝奪華人參政權利的形式,將對少數族裔華人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您在參議院發表排華法百周年紀念活動的演講,為何要力頂這樣的輿論逆流?
在加拿大《排華法案》通過一百周年之際,我進行這項議會質詢與調查的目的是在於:(一)加強公眾對加拿大議會歷史上曾通過的一項可怕法律的關注;(二)慶祝華裔加拿大人為我們國家做出的貢獻;(三)反思目前加拿大亞裔面臨的新形式的偏見和排斥。
作為一位來自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參議員,我有特別的責任,承認這項法律所造成的社會傷害,而這項法律正是由一百年前與我同樣來自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前任參議員所宣導的。《排華法案》最具有破壞性的一面是要求所有華人在法案生效一年內進行登記。而諷刺的是,今年加拿大政府正在考慮通過《外國代理人登記法》。我們希望這項新法案不會不公正地針對華裔加拿大人。
我的這項質詢和調查還將慶祝華裔加拿大人在建設這個國家方面所做出的許多成就和他們的基礎性貢獻。雖然華裔加拿大人在各種職業、商業、文化、體育和公民活動中都取得了毋庸置疑的成績,但是在政府領導、企業董事會、大學和醫院管理以及其他機構組織的領導崗位上,華裔加拿大人的比例仍然明顯偏低。這種情況必須改變。
妳在參議院的演講中提到了新形勢下排華的幾個特征?
我的議會質詢與調查希望能引起加拿大人反思當代排斥華人形式,以及其對華人社區的影響,其中包括對華裔的刻板印象、污名化和直接仇恨。尤其重要的是,美國和中國之間的地緣政治沖突,使得許多在西方國家(包括加拿大)的華人處境非常困難。一如我之前所說,最隱蔽的現代排華特征是將華裔社區分為“可接受”和“不可接受”的華裔加拿大人。而這種分類僅僅是通過簡單的“石蕊試紙”測試,意味著以特定觀點、信仰、行為或身份等為標準來檢驗某人是否符合某種特定的標準或要求。其中,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有不同人、事、物聯系的加拿大人特別容易受到懷疑和攻擊。這在針對大學華裔研究員和教授們的案例中已經有所體現,他們要麼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或者是在中國有合作夥伴。由於他們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聯,這些學者越來越受到懷疑,他們的研究貢獻被貶低。
華人社區應該如何推動反歧視和參政議政工作?
華裔加拿大人不應該因為近期全國範圍內針對華裔政治人物的指控而退縮,也不應該放棄表達自己的意見或尋求競選公職的機會。正因為華裔加拿大人在聯邦和省的高層領導崗位上缺乏代表,導致針對華裔政客展開基於種族的攻擊變得如此容易,當然這只是其中一個原因。加拿大社區領袖應該捍衛華裔加拿大人在政治問題上持有多元觀點的權利,並且不受迫害或污名化。同時,華裔也應清楚地展示一個獨立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華裔加拿大人身份認同。慶祝自己的中國傳統和文化無需依賴中國政府或中國官員的認可。
隨著加拿大政府開始就外國代理人登記進行磋商,華裔加拿大人積極參與這項公眾咨詢至關重要。雖然打擊外國幹涉的確極其重要,但一個設計不良的登記制度可能會對華裔加拿大人和其他人造成極大的污名化。以史為鑒,我們在立法上需要非常警惕,確保立法的完整性和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