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法爾/陳文玲在博鰲亞洲論壇現場
30日上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23年年會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
觀察者網注意到,李強總理在演講中多次提到“確定性”一詞。
“當今世界不可預期的事情太多了,”在博鰲亞洲論壇現場,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告訴觀察者網,我們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也處於百年未有之大亂局,世界格局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
“大國金融博弈加劇,俄烏衝突延宕至今,地緣政治、外交、軍事衝突不斷,一些國家用冷戰思維、叢林法則來對待世界上發展中國家的整體崛起……世界處在歷史的十字路口,選擇哪一種道路決定了世界的前途和命運,人類的前途和命運。”
李強總理在演講中強調,在不確定的世界中,中國的確定性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中流砥柱。
“聽完李強總理的講話,我更加充滿信心。”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政策顧問、巴基斯坦總理特別助理紮法爾在接受觀察者網專訪時說,“在這個充滿不確定的時期,李強總理告訴全世界,中國的想法和發展路線是確定的,中國將繼續走開放、包容、發展之路。大家可以相信中國,中國說到做到。”
日前,很多國際組織和投資機構都調高了對今年中國經濟發展的預期。比如,在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對今年中國經濟的增長預期由4.4%調高至5.2%。
“我認為,中國的經濟肯定會穩定發展。”紮法爾說:“我1976年來到中國,1978年中國正式開啟改革開放。這幾十年來,無論中國的領導班子如何更換,中國的政策都沒有變,都是朝著開放發展的路線努力。我認為,政策的連續性是非常重要的。”
“不僅如此,中國這幾十年來製定的計劃、設定的目標基本上都實現了,有時候還會超額完成。這證明了中國政府、中國人民有能力把握自身發展的速度和方向。”
陳文玲認為,中國經濟的發展是持續穩定的:穩中向好、穩中向優、穩中向遠。
她說:“今年穩經濟、穩預期、穩就業,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都是在增加確定性,穩字實際上就是要建立中國經濟強大的確定性。”
隨著中國疫情防控政策的優化調整,經濟在逐步復甦。
李強總理以博鰲論壇所在的海南島為例說,旅遊業從春節“黃金周”變成了“黃金月”“黃金季”,始終是遊人如織,離島免稅品銷售持續火熱,這都充分反映出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反映出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也反映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政策措施的科學有效。
“在我看來,後疫情時代的經濟將經歷修復、恢復、反彈的過程,然後步入快速發展、健康發展的軌道。”陳文玲說。
她認為,2023年是一個調整年、恢復年、反彈年、轉折年,中國政府釋放出非常清晰的信號,對民營經濟的支持、對就業的謀劃、對開放的謀劃,以及對改革的謀劃都在有條不紊地推進,且力度之大、結構性調整程度之深,是近幾年少見的。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博鰲亞洲論壇2023年年會開幕式致辭中表示,今年,中國經濟增長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達到三分之一,或者超過三分之一。
陳文玲說:“中國和印度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兩個發展中大國,其經濟增量將佔世界經濟增量的一半以上。因此,中國經濟的增長、中國和周邊國家聯合起來推動的亞洲經濟一體化都將給世界的經濟增長帶來強大的確定性。”
除此之外,扎爾法還強調,中國在發展的過程中願意同他國分享,幫助他國,“一帶一路”就是最好的證明。
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週年。中國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已與151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200餘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
“在中國和共建國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帶一路’建設已經取得了一大批標誌性的工程,”陳文玲說,這是讓世界看得見、摸得著,共建國真正用得上且能帶動本國經濟發展的成就。
“例如中老鐵路,助力老撾從‘陸鎖國’變為‘陸聯國’。中老鐵路建成前,老撾僅有一段長約3.5公里的鐵路連接泰國。如今,中老鐵路連接中國的雲南昆明和老撾首都萬象,中泰鐵路也正加快建設進程,中老鐵路和中泰鐵路間的連接線也已確定,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中老泰鐵路將全線貫通。”
陳文玲認為,通過修橋架路互聯互通,提高經濟聯動性,給所在國家帶來發展機遇,這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體現。
“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上,中國不說空話,只做實事。”紮法爾說,“新冠疫情突然暴發時,大家都沒有任何準備。但中國政府很快制定了方案,研發了疫苗,還同100多個發展中國家分享疫苗。全球沒有任何國家能做到像中國一樣,在考慮本國人民的同時,考慮到全球發展中國家的人民。”
他還反復強調,中國始終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從來沒有用戰爭的手段謀求發展。 “我認為這將會是中國經濟穩定發展最大的保障。”
陳文玲說,“中國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始終堅持改革開放。李強總理之前在兩會記者會上說,中國‘要走改革路,吃開放飯’。改革路我們看得很清楚,開放的飯也會有,且飯菜會越來越豐富,層次會越來越多。”
不過,她也提醒,中國雖然取得了非常偉大的成就,但仍需面對外部的不確定性和內部的矛盾問題,要走向未來並非易事。
“比如,在‘脫鉤斷鍊’、多方遏制打壓下,我們要考慮如何走出來,如何補短板,解決卡脖子問題。如何促進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暢通,使中國的確定性更大。除此之外,在原始創新、優質人才供給制度方面都亟待通過變革提升能力,在塑造現代化國家的治理能力、執政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也面臨很大挑戰。”
“中國要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要做世界最大的穩定之錨,為變亂交織的世界注入最強大的確定性。”陳文玲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