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飞花文摘 【路遙】台灣經濟沒有“脫鉤”大陸的本錢

【路遙】台灣經濟沒有“脫鉤”大陸的本錢

中國大陸宣布對台啟動貿易壁壘調查,引起敏感反應,甚至被解讀為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編者註)將中止的前兆。這樣想也很合理,畢竟兩岸關係緊張,大陸限制台灣農產品進口、實施貿易調查動作頻仍。不過,實際上不管從政治需要或經貿聯結各種角度來看,大陸都不會輕言廢止ECFA。

ECFA確實為台灣帶來龐大關稅減免優惠,十多年來減免關稅總額近百億美元。更不用說ECFA對相對弱勢的台灣農漁民來說,不僅提供大量出口機會,也讓生計得以維持。

ECFA乍然喊停機會不高,但兩岸與美中政經對抗持續升溫,大陸對台經貿反制措施愈來愈強,隨時可能擦槍走火。特別是中美對抗深化之際,蔡當局一味靠向美國,配合美國製造鏈“去中”策略,鼓勵台商赴東南亞投資,不惜與大陸切割、“脫鉤”,可能讓北京重新思考對台讓利到底值不值得,甚至實行激烈手段,全面反制封鎖兩岸經貿往來。

這絕非危言聳聽,就經濟體量而言,大陸有絕對的本錢對台製裁;但對台灣經濟而言,將是難以承受之痛。假設兩岸經貿全面脫鉤,大陸經貿損失不過5%,台灣損失將近三成。換言之,整體對外貿易影響,台灣足足是大陸6倍。不禁令人想問,台灣真能承受兩岸經貿“脫鉤斷鍊”的衝擊?當然,兩岸貿易運作不會這麼簡單,但不容否認,這是台灣選擇靠向美國、“脫鉤”大陸必須承擔的後果。蔡當局不懂這個道理嗎?其實,蔡當局也害怕如果過度刺激、惹惱北京,引來大陸全面反制,對台灣經濟造成巨大傷害。

值得留意的是,兩岸“脫鉤”衝擊的不只有經貿,還有數以百萬計台商家庭的生計。台商對兩岸的貢獻有目共睹。不管是兩岸經貿交流往來,或是台灣經濟轉型升級,抑或是大陸經濟改革發展,台商都是其中最重要的元素與潤滑劑。過去台商通過三來一補模式,把大陸作為代工生產基地,賺取大量外匯收入,成為台灣經濟成長養分。近來,隨著台商回台發展,帶入資金與技術,投入智能化與高值化產業,更是驅動台灣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台灣經濟沒有與大陸“脫鉤”的本錢,也不應走向這條路線。不管是從經貿數字或是台商家庭生計來看,都是如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青蛙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