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訊】備受爭議的交椅洲填海計劃已完成公眾諮詢,7800份意見書有六成支持。交椅洲填海初步造價達5800億元惹外界關注,質疑政府財政能否應付;行政會議成員林健鋒建議,政府仿效機場管理局,設立一個政府全資擁有的法定機構,聘請具營商經驗者掌管,透過巿場集資支付填海計劃。他認為巿場資金充裕,與財團合作、發債或銀行貸款3種方式都可考慮,甚至同時採用,政府只需注入部分資金作啟動,毋須全數動用公帑發展。
指用光儲備不合理 效三跑不花公帑
對於有意見質疑政府是否有足夠財力同時發展北部都會區及交椅洲填海計劃,林健鋒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交椅洲填海計劃可以為政府提供土地儲備,供未來發展,是一個為未來而發展的計劃,值得支持。他指特區政府現在財政儲備8000多億,足夠應付交椅洲填海;但從理財角度而言,將8000幾億儲備全部投放在一個項目並不合理。他認為現在巿場上資金充裕,政府應盡量善用,集資發展交椅洲,發債、與財團合作及銀行融資都可考慮。他舉例,機管局興建第三跑道需1400億元,全在巿場集資,毋須政府投放一分一毫。
引第一城先例 財團合作興建
林認為,為靈活利用巿場資金,政府應考慮仿效機管局,成立政府全資擁有的法定機構,負責發展整項填海計劃。他認為政務官欠巿場經驗,做事較循規蹈矩、欠靈活,政府應聘請有承擔、有能力、熟悉巿場經濟、具營商經驗的人掌管,能夠平衡風險與回報,用最低成本完成計劃。
林提出3種巿場集資方式,第一是與財團合作,以「興建、營運、轉移」的BOT形式,由財團集資興建部分工程,並與政府商討興建後的土地分配比例。他以沙田第一城為例,當年由財團牽頭填海發展。翻查資料,1979年政府為發展沙田新市鎮,計劃於圓洲角一帶填海,最終由多間華資地產商組成的聯營公司投得工程。填海後,其中七成土地交還政府發展公屋及社區設施,其餘發展私人住宅。發展商亦為政府代建多所中小學。
第二是向市民發債集資。林認為巿民擁有龐大儲蓄,整個計劃可成為香港人的投資,亦可分享利潤,同時增加巿民歸屬感及支持,相信會為大眾歡迎。
第三是向銀行融資。林認為銀行資金充裕,法定機構有政府作後盾,相信借貸利息會較低。
政府全資擁有 毋憂成獨立王國
林認為3種方式非互相排斥,可同時採用。填海所得土地則屬法定機構管有,由於是政府全資擁有,毋須擔心成為「獨立王國」;而土地運用亦要配合政府規劃。他認為這樣既能增加土地儲備,為香港發展擴容,同時減省公帑,最為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