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太在意別人眼光,其實也等於不要那麼在意自己。』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張淑芬說,懂得把自己放小,就會對所擁有的一切感恩,心裡也就更自由、更廣闊了。
/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的夫人張淑芬曾出過一本書《引路:張淑芬與台積電用智慧行善的公益足跡》。她帶領台積電的員工們,用「智慧腦」,替社會盡心力,包括獨居長者照護、關懷弱勢、孝道教育推廣以及保育環境等的事跡;還以畫家的身分,作品登上蘇富比、佳士得拍賣會,以千萬高價拍出。她的言行舉止,佳行美德,善心美事,俱都令人敬佩。
從八八風災、高雄氣爆到花蓮震災,台灣近10年的重大災難,張淑芬幾乎都堅持在第一時間親自到場。她認為只有身處現場,才能實際感受當地各方面狀況,了解受災者需求所在。
台積電慈善基金會,就是台積電的志工社,目前社員超過萬人。談到如何讓員工起心動念做公益?張淑芬說,做善事不須強迫,只要做了,心中就自然有快樂。這種感染力,是物質很難達到的。基金會的特色之一,即是用最聰明的腦,替社會做事。例如當他們探望獨居老人,發現飯菜時常已經冷掉了,由於員工們多有研發專長,便研發了可以恆溫加熱的餐車設備,解決便當冷掉的問題,十分有趣。
助人不僅對他人有益,更增加了自己的生命底蘊
這些助人的經歷,不但造福了許多家庭,激勵了許多人;因為投身公益幫助他人,接觸了更多人的故事,也增加了她的生命底蘊,專家們認為她的畫作,比早期創作氣韻更足、更有力量、更有深意。
張淑芬說她自己很多人生的嚐試、發展和閱歷幾乎都是在5、60歲以後才開始的。只要方向正確,永遠都不嫌遲,歸納她的經歷與建議,即將或已進入人生下半場的族群,你可以這樣做:
一、 不要讓自己的節奏停擺,若對工作還有興趣或眷戀,不妨就繼續留在那個領域繼續投入,價值、喜悅、滿足,會帶來生活的豐富和精彩。
二、 學一些新東西,或嚐試新領域,開發自己心靈的需求與滿足,繼續探索,生活不會一成不變地反覆,有助於生活中的新鮮感,帶來樂趣,這很重要。但也別塞得太滿,得留一些空間給自己和家人。
三、 快樂做善事,做了就會有快樂,而且會傳染。施,比受有福,一直都是有智慧的話。
四、 不要再太在意他人的看法。「不用在意別人的眼光,其實也等於如何不要那麼在意自己。」張淑芬說。只要懂得把自己放小,人就會對自己擁有的一切感恩,心裡也就更自由、更廣闊了。
在60歲後投入創作和公益的張淑芬點亮他人,也為自己的生命開啟了璀璨的光輝。我們不見得從事同樣規模的公益活動或藝文成就,但肯定可以同樣創造出屬於自己,開闊明亮的人生下半場,活出自己的生命光彩。
(本文授權轉載自「果子傳媒」,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