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阶段重点工作。
针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问题,科技部组织实施了系列改革试点。
·上海交通大学在2020年-2022年这三年中,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三种方式的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额总额超30亿元,是2017年-2019年合同总额的5倍。湖北工业大学启动赋权试点后,2021年和2022年两年的专利转让金额达5758万元,是改革前10年(2010年-2019年)金额总和的4倍。
·按照机构改革方案要求,下一步科技部将会同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继续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聚焦科技成果转化的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等核心问题,继续开展科技成果的赋权试点、评价试点、改革试点等改革工作;大力推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争取高校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机构从20家增长到100家。
针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问题,科技部组织实施了系列改革试点。
上海交通大学在2020年-2022年这三年中,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三种方式的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额总额超30亿元,是2017年-2019年合同总额的5倍。这得益于科技部针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问题组织实施了系列改革试点。5月27日,在2023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开幕式上,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司长周云帆分享了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最新进展,并提出下一阶段科技部四方面的重点工作。
周云帆表示,按照机构改革方案要求,下一步将继续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聚焦科技成果转化的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等核心问题,继续开展科技成果的赋权试点、评价试点、改革试点等改革工作;大力推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争取高校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机构从20家增长到100家;加大各类概念验证、中试基地等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力度。
科技成果转化“四梁八柱”基本形成
近年来,科技部多措并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取得全面进展。
周云帆介绍说,一是持续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政策法规体系日趋完善。2015年以来,我国形成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的科技成果转化“三部曲”。2020年,中央首次将技术要素作为五大生产要素之一进行部署。2022年,《科学技术进步法》的颁布和修订为成果转化提供了更全面的法律保障。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四梁八柱”基本形成。
针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问题,科技部组织实施了系列改革试点。比如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2020年首次明确高校院所等试点单位,可以将科技成果的所有权赋予科研人员,以产权激励激发科研人员成果转化动力。
试点开展以来,40家试点单位探索科技成果赋权和转化新模式,据2022年统计,40家赋权试点单位赋权成果超过1600项,技术开发、转让、许可、咨询、服务的合同总额达281亿元,同比增长25%,占全国3600余家高校院所合同总额的18%,对科研人员的现金股权奖励达10.7亿元,同比增长60.5%,大幅提升科研人员的获得感和积极性。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在2020年-2022年这三年中,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三种方式的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额总额超30亿元,是2017年-2019年合同总额的5倍。湖北工业大学启动赋权试点后,2021年和2022年两年的专利转让金额达5758万元,是改革前10年(2010年-2019年)金额总和的4倍。
再比如,科技部等10部门开展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工作,以科学、技术、经济、社会、文化五元价值为核心来明确“评什么”,通过政府、企业、金融投资机构、第三方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来回答“谁来评”的问题,探索分类评价体系解决“怎么评”,同时加强结果与决策的衔接,解决“怎么用”。在科技成果管理改革试点方面,2022年,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开展职务科技成果管理试点,选择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在内的10所高校院所开展试点,探索职务科技成果及其作价投资形成的股权区别于其他国有资产的管理制度。目前各试点单位已经制定了实施方案,正在抓紧推进。
二是推动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技术要素市场活力不断提升。目前我国已在全国部署12个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12个国家技术转移区域中心,各类技术交易场所、技术转移机构等开启。同时重点推动了三方面工作:
第一是加快技术交易市场建设,指导中国技术交易所、上海技术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等机构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机构,加快形成全国统一、互联互通的技术交易网络。
第二是建设高校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2020年,科技部、教育部启动高校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建设,首批20家高校已经取得良好进展,将于近期启动第二批试点工作。例如北京理工大学探索建立“行政部门+公司化运营”的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模式,以市场化机制为学校成果转化提供全链条、一体化服务,北理工的成果转化合同额在全国高校位列前五。
第三是大力推动创新创业,科技创业平台载体呈规模化、系列化、体系化发展,各类创新创业载体超1.6万家,启动了未来产业科技园试点,支持高校联合地方政府、科技型领军企业探索“学科+产业”的创新模式。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牵头建设空天科技未来产业科技园,以前沿性、颠覆性的科技突破驱动未来产业发展,培育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创新型企业。
三是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合初步形成。比如突出企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地位,加强科技成果供给和需求的连接点建设,科技部建立常态化的路演机制,加强金融对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成立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并带动20个省市设立地方成果转化类基金,总规模超过1400亿元。“目前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数量超过45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超过40万家。2021年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超过6300亿元,企业平均研发强度已达9.5%,已经成为我国创新活动的生力军。”
下一阶段重点工作。
聚焦核心问题扩大推广范围
周云帆表示,今年3月《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提出要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加强推动健全新型举国体制、优化科技创新全链条管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四项职能。按照机构改革方案要求,下一步科技部将会同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工信部、国资委、中科院、工程院、工商联等部门重点从以下四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继续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聚焦科技成果转化的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等核心问题,继续开展科技成果的赋权试点、评价试点、改革试点等改革工作,及时总结典型的经验,在更大范围推广并适时上升为政策制度。
二是加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持续建设全国统一、互联互通、竞争有序的技术交易市场,搭建科技成果供需对接平台,强化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建设,优化科技计划成果信息服务平台,加大各类概念验证、中试基地等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力度。
三是大力推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以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为一项重点,争取高校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机构从20家增长到100家,继续深化赋权试点和改革,同时鼓励各地开展改革探索,推动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成效得到大幅提升。
四是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进一步发挥企业作为出题人、答题人和阅卷人的作用,支持企业为主体,联合高校院所建设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加大高质量成果供给,继续提升企业的成果吸纳和转化能力,深化开展重大科技成果的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不断塑造产业升级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