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歌手张国荣逾20年前在演唱会上穿着的贝壳裙裤,设计前卫;歌手许冠杰约30年前在光荣引退演唱会穿上色彩鲜艳的外衣,背着降落伞从天而降,带给观众无限惊喜。
一件件经典藏品让观众彷佛穿越时空,近距离感受本港流行文化的魅力,背后全靠一双双巧手修复这些文物。
悉心修复 传承文脉
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一级助理馆长(文物修复)张婉娟加入文物修复办事处20多年,主要负责纺织品修复。
访问当天,她身穿实验室白袍、戴上手套,推着一辆载满修复工具的手推车走进展厅,手持电筒和放大镜,小心翼翼检查展品上的一珠一线,又用吸尘机轻轻为展品除尘。
她曾花上个多月时间,修复许冠杰在演唱会上穿着的经典服饰。「这件服饰借到博物馆时,很多珠片的缝线松脱,我们要用线加固。」
修复后的保存工作也要小心,张婉娟说:「整件服饰钉有很多珠片,本身颇重,由于垂直展示会受到若干拉力,我们会定期检查,看看珠片等有否特别问题。」
另一文物修复人员、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二级助理馆长(文物修复)李翠莹,约四年前加入文物修复办事处,专门修复有机类文物。已故歌手张国荣于「跨越97演唱会」穿着的高跟鞋、生前奖座等,均由她修复。
李翠莹说:「这双高跟鞋过往存放于鞋盒内,也曾被压过,因此鞋带已垂下来。展览设计师希望展品展出时,能呈现当时穿着的效果,因此我们以亚加力胶条支撑鞋带,再以鱼丝加固。」
科学根基 心灵手巧
文物抵达博物馆时,会先送到博物馆的有机文物修复室接受「身体检查」,展出期间如有损毁,也须送返修复室作紧急处理。
张婉娟平日在这里以显微镜观察文物的状况,有需要时也为纺织品染色或缝补。
大学时修读化学和材料科学,张婉娟说科学知识让她了解文物的材料特性,更培养出研究精神。
「过往文物大部分采用天然材料,如丝质、棉质;现代文物很多采用纤维,属人造材料。当文物衰变时,你需以研究精神,思考用什么方式修复,这工作是越做越有趣。」
李翠莹同样修读化学,也认为科学知识有助她选择合适的文物修复方法。「例如胶水有不同熔点。如果一件文物需于户外展示,与室内展示所用的胶水便会不一样,这方面需用上化学知识。」
除了要有科学知识作为基础,文物修复更讲求耐性。
张婉娟说:「你或要对着同一件文物一、两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每日看似做重复的针步,但每个地方下针的位置,须因应情况作出变化。」
李翠莹说:「文物修复是慢工出细活的工作,因此手要稳定,要细心。」
专业培训 与时并进
为支持文化艺术发展,2022至23年度财政预算案拨款3,700万元,在六个年度内为康文署和故宫文化博物馆的文物修复人员,提供专业培训。
李翠莹早前便于线上参与海外的立体文物展品支架制作课程,学习如何进行量度,选择工具和材料等。
康文署至今已有超过50人参与本地或海外17项文物修复专业培训课程,包括各类文物修护理论、传统中国书画装裱、博物馆环境及风险监控、文物保存理论、博物馆展柜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