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港澳新闻 社工主力跟進社區精神病者 難應付較嚴重個案 兼輔導醫療角色 業界倡培訓臨牀社工

社工主力跟進社區精神病者 難應付較嚴重個案 兼輔導醫療角色 業界倡培訓臨牀社工

精神健康慈善機構「香港心聆」曾推出情緒輔導員訓練課程,過去兩年共培訓80名輔導員,機構冀由政府牽頭培訓,可短期內大增人手。不過有學者質疑培訓情緒輔導員的成效,惟認同長遠值得考慮引入。(香港心聆提供)
精神健康慈善機構「香港心聆」曾推出情緒輔導員訓練課程,過去兩年共培訓80名輔導員,機構冀由政府牽頭培訓,可短期內大增人手。不過有學者質疑培訓情緒輔導員的成效,惟認同長遠值得考慮引入。(香港心聆提供)

【時報訊】鑽石山荷里活廣場命案掀起各界對本港精神健康服務的關注,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本周五(9日)將討論醫管局精神科人手等問題。委員之一、港大醫學院精神醫學系講座教授陳友凱稱,目前照顧社區精神科患者的「個案經理」大多為社工,欠醫學訓練,未必能完全照顧中度至嚴重患者醫學需要,會上值得討論仿效美國培訓具精神醫學資格的「臨牀社工」。有本地精神健康慈善機構早前諮詢本港多間大學及社福機構後提出類似建議,臨牀社工身兼輔導及治療角色,另建議培訓情緒輔導員,能短期內大增人手。

明報記者 張逸羲

精神健康委料本周討論

醫管局精神科醫生、護士及臨牀心理學家短缺,社福界亦見人才流失。據醫管局回覆數據,截至今年3月31日共有430名個案經理服務約1.81萬名患者。該局稱經理對病人比例由過去約1:50降至約1:41,並會在2023/24年度增加6名經理,目標達至1:40。

陳友凱向本報表示,精神科服務須靠跨專業團隊,在病人集中的醫院較易做到,社區患者則依賴個案經理跟進,現時主要由社工擔任,但一大困難是社工缺乏醫療訓練,認為培訓臨牀社工可彌補不足,惟有關專業需長時間集中培訓,資格認證非常重要,並非「唾手可得」能即時增加人才。

個案經理一對41人 醫局稱會增人手

臨牀心理學家、精神健康慈善機構「香港心聆」行政總裁凌悅雯接受本報訪問時稱,早前諮詢港大、中大、浸大及多間社福機構後,向精神健康諮委會提交建議書,提出由政府推動培訓臨牀社工(clinical social worker)等輔助專業人員。她稱臨牀社工讀完學士課程後須進修一至兩年精神醫學相關碩士課程,由於同時具醫學及社福資歷,臨牀社工可多層次照顧社區病人心理、家庭及工作等問題,她指現有大學提供類似碩士課程,相信整合後不難實行。

精神健康諮委會委員、社區組織協會幹事阮淑茵稱,本地機構曾推出類似試驗計劃,培訓人員應對長者情緒的知識和技巧,樂見初步成效,雖然不等同臨牀社工資格,但反映值得推動社工接受精神醫學訓練。

情緒輔導員助識別潛在患者

資歷要求低 可短期大增人手

凌悅雯稱,建議書另提出仿效英國等地培訓情緒輔導員,照顧輕微至中度抑鬱和焦慮患者,只需完成120小時課程並實習,可短期內大增人手。她透露其機構過去兩年開班訓練了80名情緒輔導員,推算本港每年須培訓至少50至100人才足夠,冀由政府推動,設資格認證及培訓標準,並讓情緒輔導員加入地區康健中心,與地區組織合作識別潛在患者,及早介入。據悉精神健康諮委會有意加強地區康健中心在精神健康服務的角色,細節仍待商議。

陳友凱稱英國情緒輔導員主要是未有執業資格的心理學系畢業生,且當地基層醫療遠較本港成熟,難直接套用;他稱情緒輔導員只能按指引跟進個案,醫管局以往雖曾培訓,未見明顯成效,但認為值得在諮委會討論培訓臨牀社工及情緒輔導員,長遠考慮引入,短期內則須先增加培訓精神科醫生、臨牀心理學家等。

相關字詞﹕情緒輔導員 阮淑茵 凌悅雯 香港心聆 陳友凱 臨牀社工 醫管局 荷里活廣場 精神健康 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Emily】預產期7月 林琳BB提早出世

丘应桦巴黎出席经合会议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