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杨丽敏 记者 李金枝 肖相波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近年来,海洋旅游在提升全民海洋意识、助力建设海洋强国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地积极保护海洋资源,推动海洋旅游提质升级,吸引更多市民游客“面朝大海”,不断书写海洋经济美好篇章。
用好优势促发展
海洋旅游是海洋经济的重要方面。我国海洋资源丰富多样,海洋旅游发展势头良好。近年来,沿海省市大力发展海洋旅游,努力做大做强海洋旅游品牌。
“我国拥有众多沿海城市,南北纵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3个气候带,海洋资源类型丰富多样。”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张广海表示,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相对发达,为海洋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海岛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优良的生态环境以及独特的居民生产生活方式吸引了大量游客。”全国人大代表、浙江舟山旅游集团普陀山旅行社总经理助理谢丽表示,旅游业在带动海岛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部分海岛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渔民增收致富,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渔村的村容村貌。
福建是海洋大省,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达3752公里,包括滨海旅游、近海旅游和远洋旅游在内的海洋旅游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效。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吴立官表示,为推进滨海旅游发展,近年来,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成立福建滨海旅游联盟,以“1号滨海风景道”建设为主线打造“五个一”工程,努力将滨海风景道打造成集聚示范工程、精品景区的滨海休闲带。
莆田市启动了“莆阳爽夏·滨海畅游”文化旅游季,开通“福往福来”湄洲岛至南日岛海上游航线,推出海上运动项目;平潭综合实验区以滨海旅游为主题,串珠成线,开发“海上环岛游”“福往福来”海上游等多种海上游船产品,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宁德市开通霞浦三沙至北礵、浮鹰、积石、吕峡等游轮航线,推动海岛旅游产业升级,做大做强“海上福建”。
同样有着丰富海洋旅游资源的大连、天津、青岛、上海、舟山、中山等地均高度重视海洋旅游发展,用好海洋资源、促进旅游发展已成为各地共识。
产品上新拓市场
来一场海岛奇妙游、听一次“海的声音”、吃一顿海鲜大餐……海边度假成为不少市民游客的休闲选择。旅游景区、企业也持续上新海洋旅游产品,开发海上体育运动项目、推出深度人文游航线,让更多市民游客拥抱大海,解锁海洋旅游别样玩法。
大大小小的游艇、帆船正在海面上缓缓航行,游客们三五成群站在甲板上、坐在帆船上享受着大海带来的快乐。青岛奥帆海洋文化旅游区,吸引着不少市民游客享受惬意时光。
“目前,青岛旅游集团已开通东、西、南三个方向的8条游船航线,未来3年规划再开通航线4条。全面通航后,青岛将实现串联海岸、海湾、海岛和沿海主要景点的‘一程多站’式海上旅游路线。”青岛旅游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集团不断丰富海上旅游业态,推出了帆船、游艇、皮划艇、桨板、尾波冲浪、水上飞人、海钓等项目,满足游客海上体育休闲需求。
维京游轮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唐博文介绍,旅游业回暖复苏,中长线深度游及出境游受到市场关注。游客消费需求更加细分化、个性化、多样化,游客也更加注重旅行的深度、舒适度、独特性。“我们将继续打造差异化的高端邮轮产品,聚焦中小型豪华邮轮深度人文之旅。同时,推出全中文服务及各国餐饮体验,为中国游客打造舒适体验。”
“立体玩海”谋升级
随着旅游业复苏回暖,海洋旅游也迎来机遇期。在不断丰富海洋旅游产品设计,推动海洋旅游消费升级中,如何推动海洋旅游业从“观光看海”转向“立体玩海”是十分关键的问题。
“我国海洋旅游的产品体系日益丰富。近年来,各地旅游企业不断增强创新能力,持续推出新产品,尾波冲浪、动力冲浪板等海洋休闲运动增加了海洋旅游对游客的吸引力。”围绕旅游企业如何加强海洋旅游产品设计,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旅游学院院长黄学彬建议,要利用好新媒体营销渠道,通过短视频等方式吸引更多年轻客群。同时,结合包括VR、AR、XR等技术,开发沉浸式海洋旅游产品;结合海洋水体、生物、地貌等自然资源,创新推出旅游产品。
谢丽建议,要加强海岛旅游品牌打造。海岛旅游的开发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针对目标市场进行可行性分析与市场预测,突出海岛特色,做好旅游景点和项目规划。同时,通过科学的营销策划,掌握吸引游客的主动权。
“要在海洋旅游产品设计中关注海洋立体空间的综合开发,包括海岸、水面、水下、海底、近海空域等,开发水下及海底观光、近海低空体验等项目,丰富游客体验。”张广海建议,可以利用海岛拓展海洋旅游,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利用人工浮岛技术,打造一些可移动或半固定式的海上旅游综合体,满足高端旅游消费市场需求。此外,还要依托海洋牧场、人工鱼礁、滨海湿地、国家海洋公园等开发海洋旅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