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体育健康 外籍教练眼中的中国足球青训:要多些乐趣,少些“唯赢球论”
公益广告

外籍教练眼中的中国足球青训:要多些乐趣,少些“唯赢球论”

青训问题是困扰中国足球进步的一大障碍,迟迟无解。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项目启动之后,一直在探索提升中国足球青训质量的路径。新华社记者借此接触到几名为中国足球青训工作的外籍教练,在谈及中国足球青训时,他们言语中不乏真诚和忧虑。

要少些“唯赢球论”

哈利·辛克格拉文此前是荷兰阿贾克斯俱乐部资深球探,曾任中国U22国足助理教练,也在大连、上海、广州等地执教过青训队伍,现任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深圳)总监。大量的亲身实践和实地考察,让他清晰地看到了困扰中国足球青训的痼疾,令他尤其痛心疾首的是“唯赢球论”。

“中国大多青训教练的工作重点是赢球,而非培养球员。”他说。他以在广州考察过的一支球队为例说:“这支球队防守很好,在自己的半场拼抢非常积极。他们一旦得球,就只做一件事情:长传。他们有个相当出色的前锋。所以他们总能赢球。这支球队的教练或许能赢得一些比赛的冠军,却没有教他的球员怎么踢球。”

“我们主张从后场发起进攻,层层推进。这就意味着后卫必须要掌握控球、传球和盘带技术;中场球员必须要跑动,让自己处于能够接球的位置,要为前锋射门创造空间;如果前锋球员得球,其他球员要知道如何跑位为前锋提供支持。”他说。

辛克格拉文认为,青训的目的是培养球员,而非赢球,因此应该让孩子去踢控球战术,全员参与,这样对他们的培训价值更高。“如果你一味打长传战术,球员将失去这些锻炼和学习的机会。”他说。

他发现,国内一些有名的足球学校,比如山东鲁能和广州富力足校,都在尝试教孩子踢现代足球,这令人欣喜。“但很多小的青训机构眼中只有赢球、赢球、赢球。”

“唯赢球论”导致一个现象——青训队伍中大个球员比比皆是。“我昨天去一所足校看了一场2009年龄段对2010年龄段的比赛,你知道球员有多高吗?”辛克格拉文对记者说,“十三四岁的孩子1米8,非常高。他们是最高的球员,但不一定是最好的球员。”

辛克格拉文说,如果他儿子戴雷生在中国,会很难成为职业球员。戴雷目前效力于德甲勒沃库森,13岁时因个头矮小无法与队友对抗而苦恼,要求父亲想办法让他快速长个。辛克格拉文说:“我说个小不是问题,你必须要完善技术,必须要善于动脑子,要有创造力,这样你才能和他们抗衡。你将来会变得强壮,但那些现在强壮的孩子将来不会像你这样善于动脑子和有创造力。”

辛克格拉文认为,球员在15至17岁时,只要训练得法,都能练出强壮的身体,而对足球的理解和创造力却必须要从小进行培养。

竞技体育中还有个“出生月份效应”。同一年龄段的球员,1月份出生的比12月份出生的要大11个月。因此,在青训期那些早出生的孩子身体更具优势。

辛克格拉文展示了一家瑞士机构2021年对全球119个足球联赛四万多名球员做的“出生月份效应”的调查。这个调查显示,中国球员中生日在1-3月份的占43.6%,全球最高;其次是土耳其,为38.4%;占比最低的是西班牙,为33.4%;荷兰倒数第二,为33.5%。

“43.6%,这个数字太高了。这说明,中国教练选材对球员身体看重太多,他们更关注短期成绩。那些身材矮小但技战术能力更强的球员往往被忽略了。”他说。

日本教练前田浩二曾在武汉三镇俱乐部执教梯队。在对比中日青训时,他说,中日教练基准不一样,中国着眼于在国内取得好成绩,日本着眼于世界争夺佳绩。“青训是为了培养球员还是为了赢球?如果是为了赢球,足球的各个环节都会相应发生变化。”

要多些思考

前田浩二认为,中国足球灌输式的青训方式,导致孩子被动参与,缺乏主动意识。他说:“日本教练采取引导式教学,不会上来就告诉孩子怎么踢,更多是让球员观察和判断,自己得出结论。而中国教练上来就告诉球员答案,球员没有自己的选择。所以,孩子踢球时,不要急于告诉他们怎么踢,要让他们自己去思考怎么踢。”

“自发地踢球还是被动地踢球,会导致球员在成年阶段的创造力、技术能力方面的巨大差距。”他说。

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深圳)U11梯队主教练克劳迪奥·卡拉斯卡尔的观点印证了前田浩二的说法。他说:“如果球员从小得不到良好的训练,没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差距会越来越大。”

“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并非高深学问,西班牙对此有统一的认识。”他说,“那就是要让孩子在训练中多触球,自己做出决策,避免重复动作。我们不要培养像机器人一样的球员。”

与前田浩二同期在武汉三镇俱乐部执教梯队的日本教练上村健一认为,中国教练在训练中对孩子干涉太多。

“很多中国球员都习惯在场上等待教练给予指令,不会根据比赛情况做出判断,只是等待。我来中国后看到的球员多数如此。”他说。

上村健一认为,在中国,家长、老师、教练等大人替孩子包办了太多事情。他说:“任何事情都需要孩子去经历,自己考虑,做出决定,自己去行动,并接受结果,不管成功还是失败。孩子经历一些事情,总结经验,对他们成长很重要。教练员的重要性在于创造这样的环境。”

他认为,球员的培养不仅仅限于足球范围之内,更需要家庭和学校等社会方方面面的参与,“教育者要鼓励孩子自己做决定。”

要多些乐趣

在采访青训时,记者只要有机会都会问一个问题:每堂训练课多长时间?绝大多数回答是“两个小时”。

中国足球青训较早就开始专项技术训练,7、8岁的小孩子要重复训练一个动作。记者有一次在西部某城市的一次足球训练中看到,7岁的孩子练习专项守门技术,重复训练一个肌肉动作,皮球放在旁边不让碰。每个孩子都一脸木然。

这种长时间枯燥低效的训练模式,记者采访的外籍教练都不提倡。

前田浩二说,中国足球训练时间长,触球次数少,密度低;日本训练时间短,触球次数多,密度高。10到12岁孩子的足球训练,中国一般每堂课要2至2.5个小时,而日本是一个小时。

亚足联中国足协职业级教练员培训讲师拉尔斯表示,很多中国家长在此存在认知误区,认为花钱让孩子接受训练,训练时间越长,性价比越高。“在我看来,这不够有效。8到10岁孩子的训练,如果整堂训练课让他们享受乐趣,那么60分钟是足够的。”他说。

拉尔斯认为:孩子的训练首先要有趣。中国足球最大的一个挑战是乐趣不足。他说,足球训练的重要因素有很多,比如时机、速度、强度、准确性、流畅性,等等,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乐趣”。

他认为,乐趣是动力的来源。他说:“如果球员没有动力,你的训练计划再完美也没用。要让球员充满兴趣而非恐惧去踢球,要让孩子微笑着享受足球。”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是成功的基础。枯燥的训练会扼杀孩子的乐趣。

辛克格拉文认为,足球青训不仅仅是足球技战术的训练,更重要的是育人。他说:“如果他们最终不能成为职业球员,至少他们会成为负责任的人,知道如何为团队的成功努力。他们会成为自律的人、兢兢业业的劳动者。我认为,这也非常重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足球青训调研:教育配套做得不实,球也很难踢到较高水平

足球青训调研:足球特长生上到初中就“退役”何解?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