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地理风情 中國人的「節氣」智慧
公益广告

中國人的「節氣」智慧

  「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早在小學階段,我們學過二十四節氣歌,琅琅上口lǎng lǎng shàng kǒu的詩歌,凝聚了中華民族農耕文明的智慧,顯示了中國人無窮的創造力。

  二十四節氣植根於農耕文明,中國古代走的是農業文明的路線,重視農業發展,扎根土地,相信天人感應tiān rén gǎn yìng與順其自然shùn qí zì rán的觀念,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商業文明不斷繁榮的時候,依然堅守在一方土地,重農抑商zhòng nóng yì shāng,孕育了發達的農耕文明。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繁衍了一代又一代的子孫,傳承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晝夜輪替、寒暑易節hán shǔ yì jié、草木枯榮cǎo mù kū róng、飛鳥往返、蟲魚律動,萬物有規律的變化,時間循環往復xún huán wǎng fù。中國的農耕文明如此發達,得益於古代人的無窮智慧,先民們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與地球周年運動,總結規律,形成了一套關於天象、物候、時令等的時間知識體系與實踐操作體系,指導者具體的農業活動。

  二十四節氣是幾千年來中國農業生產的經驗之談,不僅對農事生產的時間做出了具體安排,形成了「農忙」和「農閒」的基本規律,而且對人們的生活作息產生了重要影響。「農忙」時節,日出而作rì chū ér zuò,日落而息rì luò ér xī;「農閒」時節,遊藝交往,修養生息xiū yǎng shēng xī,正所謂飲食有節yǐn shí yǒu jié,起居有度qǐ jū yǒu dù,不妄勞作。如何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是人類社會的永恆話題,現代文明發達程度固然讓人可喜,但沿襲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依舊是當代人的重要課題。傳承節氣智慧,因地制宜yīn dì zhì yí,並且承襲與改革,將先祖的文明遺產繼續傳承下去。

  傳承二十四節氣,每一代的青年都是不可或缺的力量,在教育中融入二十四節氣的知識教學,傳播與二十四節氣相關的古典詩詞與傳統文化古史,以潤物無聲rùn wù wú shēng的方式讓青年人承襲古人智慧。同時,每一個中國人都是傳承中華文化的一分子,挖掘節氣文化的價值,發現其存在的不足並且加以改進,不斷完善節氣文化,使其不斷融入當代人的生活內容與生活節奏中去,讓中華文明歷久彌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旅游进社区 欢乐进万家”2023年旅游进社区系列活动即将开启,暑期全市将举办1639场群众文化活动

安徽巢湖:這個夏天,別有「洞」天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