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港澳新闻 大專生續辦青年文學獎 不改章程「還創作者空間」

大專生續辦青年文學獎 不改章程「還創作者空間」

【時報訊】在兩個「官辦」文學獎前途未明下,現存最悠久的「香港青年文學獎」(青文)今年踏入50載,由一批大專學生舉辦。青文除了延續傳統不分地域接納本地及海外華語作品參賽,近年更新增粵語小說組別。青文現屆及往屆主席受訪時說,希望賽規一切從簡,堅守提供平台鼓勵文學創作。去屆青文主席陳以心說,有感文學上「有人先有燈」,「件事先可以繼續運作落去,50年一直有人去做,青文這盞燈才一直無熄滅」。

舉辦50載 余光中曾任評審

青年文學獎於1972年由港大學生會創辦,其後與中大學生會協辦,其後獨立由各大學生組閣籌辦,除了一年一度徵文比賽,也舉辦文學講座及活動。已故詩人余光中曾任青文評審,而不少中文文學創作獎評審及得主,也先由青文起步。

經歷火紅年代,青文的「文學從生活出發」口號沿用至今,強調關心社會及「不離地」。第45屆青文主席羅浩雲舉例說,小說高級組曾有作品以印尼傭工及「廚房佬」的愛情故事,折射社會族裔及邊緣人的生活困境。

面對《港區國安法》,陳以心稱曾思考是否要檢討比賽章程,但認為要回歸基本步,「參加者寫什麼、評審看到什麼,不是我們控制到」。陳指出,賽規無寫明法律,不代表不用遵守,並說文學有「留白」概念,「有喘息空間才可引人想像和思考」。

現屆青文主席林子慰補充,今年無增刪比賽章程,希望「將空間還給創作者」,並說唯一修改的賽規是增加獎金,以反映「文字有價」。

獲獎者:勿因政治氣候放棄 二戰都有大量文學

曾獲文學雙年獎的作家王璞向本報說,文學需要絕對的自由,尤其小說需百無禁忌,才能讓想像起飛。她同意目前社會環境有些題材話題「說不得」,當然會影響文學創作,寄語「別管環境如何,只問耕耘,別管收穫」。曾獲青文及文學創作獎新詩組大獎的詩人呂永佳說,文學獎得獎往往是創作動力,但提醒「不是說得獎就成為大作家,最後都是看作品本身,不是因為無文學獎,就無人看」。他不認同因政治氣候放棄文學創作,「二戰時都有大量文學產生,用樹皮去寫、手稿收起,都有偉大作品產生。創作人不能以victim(受害人)姿態控訴,反而是反思自己作品,尋找合適方法去書寫」。

相關字詞﹕國安法 青年文學獎 文學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航空业输入劳工计划首轮申请批出

警方14日起全港執法 打擊行人不遵守交通燈號過馬路等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