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以人为本,公园设计为民服务。渠务署的观塘污水泵房优化工程顺应民意,在泵房上盖建公园,更采纳小孩子的建议,增设树屋和嬉水区等玩乐设施,令公园不仅仅是绿化和休憩的空间,也成为游戏奔跑的好地方。茶果岭海滨公园上月底甫开幕即广受市民欢迎,证明与民共议策略卓有成效。
收集民意 优化设计
渠务署在泵房上盖建造的泵房公园连同毗邻的海滨空间组成占地约1.8公顷的茶果岭海滨公园,设有凉亭、园景区、草坪、儿童游乐设施和健体设施等,满足市民对公共空间的需要,重塑社区活力。
但原来泵房公园并非最初的设计,渠务署高级工程师(净化海港计划)蔡敏仪透露,工程团队原本只打算将泵房上盖美化成绿化天台。署方在推展项目前谘询不同团体,发现他们不约而同希望拥有更多公共空间,工程团队因而兴起打造公园让普罗大众享用的念头。
其后署方举办多场公众参与活动,广征民意,又谘询区议会、海滨事务委员会等对兴建公园的意见,得悉他们期望公园有更多儿童游乐设施。为此,工程团队特意邀请智乐儿童游乐协会担任游乐设施顾问,共同为公园注入新元素。
小孩构思 大人实现
定下大方向之后,工程团队需要了解用家的需要。他们与协会合办一系列活动,包括举办工作坊邀请小孩子设计公园设施,藉此了解小孩梦想中的公园模样。
公园内最大型的游乐设施、八米高亲树平台正是源自孩童想像。
工程团队看过小孩子在「小小游乐场规划师」活动亲手制作的游乐设施模型,认为树屋的构思可行,遂努力完善,最终敲定亲树平台方案。
渠务署工程师(净化海港计划)梅志健这样形容树屋的诞生:「树屋可说是由小朋友设计,大朋友改良,设计师具体化,工程师落实。小朋友参与设计公园游乐设施,不单能让他们有梦想成真的感觉,也使公园更有趣味。」
泵房公园的设计概念是「好玩自然」,五个游戏区以自然元素如天、地、阳光、水等为主题,游乐设施逾60组,其中最受孩童欢迎的当属亲水花园。
梅志健表示,街头访问收集得来的意见显示,居民最希望公园有玩水区,亲水花园因此出现。另外,工程团队曾分析观塘区内274个游乐空间,发现区内较缺乏适合零至两岁幼儿玩耍的场地,供儿童尽情弹跳的游乐设施也不足,于是在公园内加入相应设计。
一地多用 务实创新
泵房公园游人如鲫,可见污水设施和休憩空间能共存。蔡敏仪说,市民不欢迎居所附近有污水设施,原因除了外观,也因为它可能散发气味。要解决邻避效应的问题,工程团队在兴建地下调节池后,另外加建上盖,覆盖原本露天的泵房。此举既隐藏了污水设施,更创造出新的公共空间,成功做到「一地多用」。
蔡敏仪指出,兴建公园对渠务署而言是大挑战。工程团队运用以民为本的设计思维推动项目,摒弃以往单向式谘询的做法,改从需求者的角度出发,并邀请公众参与,让他们成为倡导者,双方持续沟通,共同修正和测试方案,使泵房公园更贴近市民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