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消費者委員會7日點名譴責四間位於銅鑼灣的藥店後,記者到有關藥店觀察,見到店內將分別以「斤」、「両」作為計量單位的不同藥材混放一起,顧客對藥材價格的概念容易混淆。其中一間藥店於傳媒上門採訪後,拉閘關門;有藥店的職員向到場採訪的記者惡言相向。
消委會7日向傳媒講述兩宗曾在被點名藥店遭不良銷售的投訴個案,其中一名內地遊客還未知道售價和計量單位,店員便迅速將藥材磨成粉,付款接近11萬元;有大學生情侶被誤導價格而消費1萬餘元。
消委會7日早舉行記者會,點名譴責四間涉不良銷售手法的藥店,大公報記者於中午前到達其中的「安康大藥坊」。消委會稱該店前身為同被點名譴責的「環球大藥坊」,記者見到「安康大藥坊」的門面招牌設計,與過去的「環球大藥坊」很似,都是金色底色,並有「政府註冊 信心保證」字眼;而在「安康大藥坊」店內牆上,仍可見到「環球」的字眼。大批傳媒在該店採訪約五六分鐘後,店方落閘暫停營業。
有店員粗言驅趕記者
在「藥城」和「521生活百貨」,兩店的店員均未正面回應記者提問,其中一名店員更以粗言穢語驅趕在場記者。大公報記者現場觀察,不同計價單位的藥材被混放,例如「521生活百貨」將鮑魚乾、石斛皇、花膠和太極參等藥材放在一起,其中石斛王是以「錢」計算,其他藥材則是按「両」計算,而幾樣藥材的標價數值相近,最大差價在1500元內。驟眼看,未必會發現混在以「両」計的藥材罐間,有以「錢」計價的其他藥材。而且,售價的字體往往比計量單位更顯眼,字體更大且被加粗。內地以「10両為一斤」,與香港「16両為一斤」不同,內地遊客有可能在混淆售價的情況下買單。
消委會商營手法研究及消費者投訴審查小組副主席彭楚夫表示,涉款近11萬元的投訴個案是內地遊客,一家三口今年初訪港,在「環球大藥坊」準備帶一些藥品回內地時,事主的丈夫被店員以「腰和膝蓋痠軟應吃這種藥」為由,推介購買一些中草藥,店員在未告知售價和計量單位下,迅速將藥材磨成粉,遂以藥材已經處理為由逼迫事主買單,事主先後用信用卡和支付寶共支付10.96萬元。事主其後向海關舉報,並回藥房交涉,只獲退2萬多元,後來再經消委會投訴介入,獲全數退款。
大學生買止痛膏 遭游說買藥材
另一宗投訴是大學生情侶,去年8月到「藥城」購買止痛藥膏,被店員推介藥材。店員一次報出多個計價單位不同的藥材,誤導事主對價錢的認知,遂推薦貨架上計價單位標識不顯眼的藥材,讓事主誤以為標識價格為「両」,而實際計價單位為「錢」。事主在表示購買意願後,店員迅速對藥材進行處理,並報出約兩萬元的賬單,並強調「藥材已磨粉,一定要給錢」,事主因支付不起賬單而迫其消費約一萬元,經消委會介入後,事主亦獲得全數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