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娱乐资讯 張桂梅原型電影惹爭議,「六公主」再發聲

張桂梅原型電影惹爭議,「六公主」再發聲

11月19日下午,電影頻道旗艦欄@中國電影報道官方微博發布長文回應電影《我本是高山》的爭議後,再次發文稱:“剛剛,我們為《我本是高山》爭議發聲後 ,收到了鮮有的惡意的有組織的詆毀聲音。這些聲音打著’觀眾’和’網友’的旗號,動作反應及時、話術訓練統一、依舊緊咬著原有的議題’三件套’ 不鬆口,甚至嘗試歪曲、誤讀我們本身的主張。面對惡意,我們不畏懼。因為我們始終相信,觀眾走進影院看完電影後,會做出真實公正的論斷!”

11月16日,根據「時代楷模」張桂梅校長真實事蹟改編的電影《我本是高山》在北京舉辦首映禮,隨後,電影在全國進行點映,並將於11月24日正式上映。 該片由鄭大聖、楊瑾執導,袁媛、陳麒凌編劇,海清領銜主演,陳永勝、柴燁、王玥婷、萬國鵬主演,劉雅瑟、楊皓宇友情出演,胡歌特別出演。

點映期間,該片在獲得廣泛好評的同時,也引發了一些爭議。 討論較多的一個細節是:先前在張校長某位學生訪談中敘述的酗酒家暴父親,在影片中變成了酗酒家暴母親的形象。

對此,《我本是高山》編劇袁媛發文回應,隨後又刪除了相關貼文。

19日下午早些時候,@中國電影報導 發文評價此事。 全文如下:

電影《我本是高山》編劇的回應是失言的,這無疑給影片本來就複雜詭譎的輿論氛圍火上加油、雪上加霜。 然而,當我們放下衝動的情緒,重新審視這場口舌之爭的本身,便不難看到一些令人揪心的事實:

早在《我本來是高山》首映前的9月份,就已經有人為這部片的「口誅筆伐」做鋪墊。 這些人依靠“男導演、男演員”,首先挑起性別對立的爭論,表達著“男導演拍不好女性故事”的離奇邏輯;事實上,看過影片的觀眾都應該清楚地知道,本片 對男性角色著墨極少,其中的每一位女教師、女學生都有著各自立體、豐富、生動的性格,都閃爍著真實的光彩,根本不存在消費女性、物化女性、貶低女性的現象。 這些人透過斷章取義,讓人們只看到了“酗酒的母親”,沒有看到這個角色的後續:張校長不僅拯救了女孩兒,還拯救了這位母親,讓她也在華坪女高開啟了自己 新的人生──這個片中小小的段落正體現著張校長無私的愛和堅定的信仰,她不只是改變了一個個大山女孩的命運,更是改變著一種世俗的陳舊觀念,而這種 改變正推動著民族文明的進步。

當我們冷靜下來,不難發現當下網路上湧現的不少惡意評論,其內容大多與影片本身不符,這些聲音只要稍加思忖,就能被揭穿。 這些評論者不是沒看過片,就是帶著叵測的居心看片。 其中不少帳號,要嘛來自遙遠的海外,要嘛是追逐流量蹭女性話題熱度的行銷號,他們用「詐騙」的方式做影評,挑動著完全沒有看過片子的「吃瓜群眾」們。

《我本來就是高山》是一部動人的影片,它本身是用電影藝術的語言生動講述張桂梅校長故事的優秀作品。 它是我們與華坪女高對話的窗口,讓更多人了解張校長的故事,並感受她的精神。 然而,惡意的斷章取義、以偏概全,給這部片子潑了一盆髒水,讓這部片子連同其中閃爍著人性光輝的故事被淹沒、解構甚至玷污。 “節奏大師”們表面上是為了張校長好、為了女性好,而扒開他們的“羊皮”,其險惡“狼心”昭然若揭。

電影是遺憾的藝術,我們歡迎大家在看過電影後,對《我本是高山》發表真實的評論,也接受中肯的批評意見。 真誠的溝通,對每一部中國電影、每個華人電影人都有好處。 但如若是那些喪失良心的雜音,辛勤耕耘的中國電影人承受不起,正在復甦的中國電影承受不起,正義的「六公主」也絕不接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炎明熹:堅定走音樂之路信心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