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23日在克利茨德軍基地,一輛坦克正在參與演習。/路透社
無論對於當下歐洲自身,還是對於未來世界總體格局而言,俄烏衝突始終都具有無法忽略的根本影響力。
過去兩年,國際戰略界對俄烏衝突已經形成一個普遍共識,對於俄羅斯與烏克蘭及其西方支持勢力而言,俄烏衝突是一個雙輸的局面。美歐希望看到的戰爭走向沒有出現,烏克蘭的軍事反攻基本宣布失敗。烏克蘭急需的大規模軍事援助成為泡影,北約國家對烏克蘭的軍事勝利已經不抱信心。
作為俄烏衝突的直接後果,整個歐洲經濟增長乏力,德國更是出現了經濟負增長。能源危機導致的嚴重通貨膨脹加劇了社會內部矛盾,歐洲右翼政治力量在國內選舉中屢獲勝利。而處於戰爭狀態的俄羅斯經濟並沒有因為美歐極為嚴厲的經濟制裁出現崩塌。
對於美國而言,這一軍事衝突直接把歐盟拉回到美國的懷抱,迫使俄羅斯捲入直接軍事衝突,並且在一定程度上滯緩了中歐關係的走向。可是,美國付出了巨大的中長期戰略成本,一個日益弱化的歐洲從根本意義上不符合美國的全球戰略利益,久拖不決的俄烏衝突在不斷蠶食美國的國際信用,其在西方盟友體系中的影響力也會大打折扣。
表面看來,美國與歐洲盟友共同發動了針對俄羅斯的多輪制裁,美國在構建歐洲安全機制領域的核心地位得到了鞏固。但是,世界早已不是美國獨步天下的時代了。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發展中國家的強勢發展,極大限制了肆無忌憚的美元霸權地位。為了應對國內通貨膨脹並促進製造業回流,拜登政府出台的《通貨膨脹削減法案》直接損害了歐洲盟友的商業利益。當歐盟國家在前線承受俄烏衝突的巨大犧牲的時候,美國盟友在背後狠狠捅刀子。
俄烏衝突是大國政治博弈與國際格局走向的試金石。在本次俄烏衝突中,絕大多數國家,特別是亞非國家都拒絕選邊站。掌握着糧食與能源等戰略物資的主要國家自主意識日益增強,亞太地區的經濟實體也拒絕接受傳統西方大國的「政治安排」。俄烏衝突下的世界,正在醞釀更為深刻的結構性變化。必須承認,俄烏衝突是國際新秩序的催化劑。
•高健 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清華大學國際戰略與安全研究院中國論壇特邀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