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首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红灯记》《卖水》《春草闯堂》《红楼二尤》都是她的代表作。她的名字,刘长瑜,在京剧界如雷贯耳,凭借其出色的表演艺术赢得了无数观众的喜爱与尊敬。
刘长瑜1942年生于北京,自幼便沉浸在京剧的艺术海洋中。自1951年起,她在中国戏曲学校进行京剧旦行表演艺术学习 。1958年,她得到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先生的亲自指导,工青衣、花旦、刀马旦,尤以花旦表演见长。据刘长瑜回忆,她在中国戏曲学校求学的那段时光,正值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栽培她们这群十来岁的青涩少年成为京剧艺术人才,国家不惜投入巨资,诚邀资深京剧演员及大师们的亲传弟子,为她们启蒙,倾囊相授京剧艺术的精髓——从唱念做打到手眼身法步等表演程式。这段经历对刘长瑜来说,无疑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她感慨万分:“对此,我对国家终生感恩不尽!”
经过8年的磨砺,1959年刘长瑜以优异的成绩毕业,随后被分派到本校实验剧团担任主演并从事教学工作。在实验剧团期间,她不断向资深京剧表演艺术家学习,汲取各种艺术营养,使得她的表演更具魅力。为了让扮演的人物角色更具皇家气质,她向黄咏霓(艺名雪艳琴)、载涛学习了《贵妃醉酒》,同时还博取众长向地方剧种学习,移植改编了山西蒲州梆子王秀兰的《卖水》、豫剧艺术大师陈素贞的《叶含嫣》等作品。
1961年,她所在的实验剧团在上海的演出取得了巨大成功,受到了电影明星和京剧界的高度关注。据刘长瑜回忆,当时她们在中国大戏院的京剧演出很多电影明星几乎场场必到,这极大地鼓励了剧团的演员们。“赵丹、乔齐、秦怡、张瑞芳、王几等大明星的关爱使我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深深感受到了京剧艺术魅力如此强大!”
同时中国京剧院的表演艺术家们也关注到了这一现象,1962年时,实验剧团的17名同志被调入中国京剧院。1964年,在全国现代京剧汇演中,刘长瑜被调入中国京剧院一团,参加《红灯记》的排演,饰演“李铁梅”一角。1971年,《红灯记》被拍摄成彩色电影,刘长瑜的表演艺术得以更广泛地传播。
1983年,刘长瑜凭借在《春草闯堂》中的出色表演荣获首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她表示,“这份荣誉既是对我艺术成绩的肯定,也是我艺术提升的新起点。”
20世纪90年代中期,风头正盛的刘长瑜却决定从舞台上退下来,在北京组建了中国京剧院青年团,吸纳了一批有潜力的青年演员,培养了耿巧云、吕慧敏、管波等十多位杰出的学生,为京剧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谈及七十余年戏剧生涯中的相遇,刘长瑜感慨万分:“很多大师都走了,我很惋惜,我们艺术从业者聊聊经历供后人借鉴参考也挺好。”她说:“回想起来,我这一生都与京剧紧密相连,是京剧赋予了我生命的价值。我始终告诫自己要常怀感恩之心,积极努力地回报给予我生命价值的京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