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青銅羽觴連花瓣狀器托。右圖:乳丁紋玉質羽觴。
一千六百多年前,晉代會稽內史、右軍將軍王羲之與揚州刺史謝安、太學博士孫綽、高僧支遁、名士謝萬等朋友及其多位兒子,在農曆三月上旬巳日聚集溪邊,按源於周代的修褉傳統,進行禊事祭祀,用以祈福、禳除災癘。祭祀活動後,他們在蘭亭清溪兩旁,賦詩飲酒;王羲之更為眾人詩文的蘭亭詩集寫序,也因為其書法令《蘭亭集序》得以成為逴躒古今的一篇書文。
紹興蘭亭相傳春秋時越王勾踐曾在此植蘭,漢時設驛亭而得名,所在地有秀麗的會稽山,成為當年世家大族的聚居地,更因《蘭亭集序》得盛名。魏晉時代因戰亂失去禮法限制,容許展現出個人的品格和風度,成為魏晉名人雅士的氣質,有如竹林七賢展現魏晉時期的精神內涵,以及戰亂之前西晉衛尉卿、前半生為盜賊的石崇之奢華別業──金谷園,容納友人遊息之所,進行文雅之事,儘管活動盛衰榮辱曇花一現,金谷詩會或多或少影響後世的蘭亭。
《蘭亭集序》共三百二十四字,開首寫出修禊事及後的活動形式:「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褉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王羲之寫的「流觴曲水」及「一觴一詠」,是指把水引到彎曲水道中,讓酒觴飄流水上,流觴解釋為觴隨水流,漂到誰面前,得賦詩一首,方能飲之。而文人雅士當時吟詠之作,就編成《蘭亭集》。亦有說法有十五位參與者未能賦詩而罰飲。
觴,指酒杯。按西晉文學家束皙對武帝司馬炎曰:「昔周公卜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詩曰:羽觴隨流波」;《漢書.外戚傳》亦有稱當時的酒杯為羽觴,其文曰:「顧左右兮和顏,酌羽觴兮銷憂。」王羲之《蘭亭集序》所指之觴,流於曲水間,就是羽觴。羽觴以漆、玉、金、銀、銅或陶等為材,外形呈橢圓、淺腹、平底,兩側有半月形雙耳,亦像鳥的雙翼,故名為羽觴;其形狀易浮於水,隨水漂流。
酒古代又稱醴,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解釋酒的來源:「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指夏朝的杜康,傳說杜康發明相當偶然,他把剩飯置桑樹朽空的樹幹中,自然發酵得芬芳的液體,其味甘美,是為酒之始。亦有夏禹的儀狄及猿猴造酒的說法。從考古發掘亦曾有保持至今的古酒,二○一二年陝西省寶雞市石鼓山西周貴族墓出土一件青銅卣,其內盛有酒液,經化驗是古稱齊醍的葡萄酒,可見三千多年前古人已運用不同的果實及植物釀製酒類飲品。
蘭亭修褉得書聖王羲之的序書成為我國文化史上之流觴曲水盛會,幾百年後的宋朝,又出現另一文壇盛事,這就是西園雅集,也被宋徽宗譽為當朝最看重的畫家李公麟繪畫的《西園雅集圖》紀錄這盛況。
西園位於當時稱東京、現今河南開封的一處園林,園林主人是宋朝英宗趙曙的駙馬都尉王詵,王詵出身名門,與趙佶(當年封為端王後登位的宋徽宗)、蘇軾、蘇轍、黃庭堅、米芾等來往以文會友、以友輔仁;王詵習以於府邸舉行修禊活動,以詩文作賦、撫琴揮毫,談禪論道。王詵好畫藝,對當朝畫家李公麟極為敬重,請他把自己與一眾友人,包括蘇軾、蘇轍、黃魯直、秦觀、米芾、蔡襄、圓通等主友十六人以白描手法繪寫在滿布松檜梧竹、小橋流水的西園聚會,畫中人物揮毫用墨、吟詩賦詞、扶琴唱和、打坐問禪。與蘇軾、黃庭堅、蔡襄合稱宋代四大家之米芾亦為此圖作記曰:「水石潺湲,風竹相吞,爐煙方裊,草木自馨。人間清曠之樂,不過於此。嗟乎!洶湧於名利之域而不知退者,豈易得此耶?」可惜原畫已不存世,但有多人包括宋朝劉松年、元代趙孟頫及明代佚名畫家繪寫多個版本,得以保留部分雅集場面。
到了清朝康熙、雍正及乾隆年間,揚州瘦西湖的紅橋曾進行三次修禊活動。開紅橋修禊先河是清代康熙年間官至刑部尚書、名詩人王士禛(漁洋山人),他「與諸士遊宴無虛日」,在康熙初年間的活動,與揚州諸名士集於紅橋,眾人「擊缽賦詩,遊宴不息」,有把紅橋修禊的一時盛事與蘭亭修禊並傳;二十多年後,孔子第六十四代孫、風流才子孔尚任又一次發起紅橋修禊,參與名士共二十四人,籍屬八省,又稱之為八省之會;與揚州八怪鄭板橋交往甚密的兩淮鹽運使盧見曾亦於乾隆年間仿效王士禛、孔尚任舉辦第三次紅橋修禊活動,參與者近七千人,規模、影響達到極致,編輯詩集達三百餘卷,並繪《虹橋覽勝圖》以紀其勝。經過這幾次修禊,原為普通木橋的紅橋,經眾詩人的加持,變成極富美感的虹橋,成為瘦西湖二十四景之一。
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