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農曆年三十,也是春節前最後一天上班日,想必大家內心雀躍不已,準備好迎接甲辰龍年到來。近期在香港有多個展覽館陸續推出與「龍」有關的展覽,不妨趁農曆新年小長假參觀,迎龍接福。
其中,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近期就特意挑選了八組來自故宮博物院、與龍年有關的明及清代文物展出,當中包括在「凝土為器──故宮博物院珍藏陶瓷」展覽中,展出來自清乾隆的一組龍紋瓷碗;在「紫禁萬象──建築、典藏與文化傳承」展覽中展出約為清崇德年間的方形寶璽交龍紐「制誥之寶」等。
「印」在古時是權力象徵,行使權力皆須用印,上至帝王,下至庶民皆然。不只是中國,過去受儒教薰陶的國家如韓國、日本,無不使用印也。古代用印體制相當嚴格,將侯最高僅能使用金印,唯有帝后才可用玉璽。
展出的這件交龍紐「制誥之寶」(附圖)以青玉琢成,使用滿漢雙文篆書樣。面積十三厘米見方,通高十四點七厘米,紐高八點五厘米,紐形為兩條相向的龍軀體合二為一。此印璽估計是清太宗皇太極所有。
龍紐為專用紐式,紐用於把握,是寶璽的重要組成部分。「龍」在中國古代是帝王的象徵,故從秦始皇起,歷代皇帝寶璽的紐式都是龍紐。
乾隆十一年,乾隆帝對前代皇帝御寶重新考證排次,將總數定為二十五方之後,交龍紐「制誥之寶」作為清初帝王使用過的十方寶璽之一,被送往盛京鳳凰樓珍藏。光緒年間東北局勢動盪,十方寶璽被送至熱河避暑山莊收藏;民國初北平成立古物陳列所,十方寶璽從熱河回到北平。其流轉過程見證了歷史的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