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國學大師饒宗頤成就享譽中外,為鼓勵年輕人認識饒宗頤在學術、藝術、教育和中西文化交流方面的貢獻,「饒宗頤的故事」學生比賽今年再度舉行。為配合這次比賽,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將於下周六(二十三日)首次開放公眾參觀,可入內欣賞饒宗頤所捐贈之繪畫、書法,以及一些從未曝光的珍藏。
饒宗頤自一九五二年至一九六八年在港大任教,其後將個人數十年積累的藏書贈予港大,港大饒宗頤學術館於二○○三年成立。饒教授生前向饒宗頤學術館捐出超過二百件書畫作品,學術館的地下展覽廳,則會定期選取不同主題,展示他捐贈的各類書畫。近期展品包括千禧年饒宗頤以甲骨文書寫的《吉祥》(附圖)。甲骨文是饒公的其中一個研究範疇,他獨創以甲骨古文字作書,是學入於藝的絕佳例證。
中國近代研究甲骨文的四位著名學者「甲骨四堂」之中,能夠書寫甲骨書法的主要是羅振玉(號雪堂)及董作賓(字彥堂),後來研究甲骨的人大多都尊稱饒公(號選堂)為甲骨「第五堂」。饒公的甲骨書法,尤其是大字甲骨,更是前人所未有的書法體勢。
饒宗頤曾說「當代學術之顯學,以甲骨、簡帛、敦煌研究之者成就最高,收穫豐富,影響至為深遠,余皆有幸參與其事。」甲骨學排顯學第一,為學術重中之重。饒教授以其瘦小的身軀在甲骨學上投下巨人的身影,學術推陳出新,向人們展示了波瀾壯闊的遠古歷史,因而與「甲骨四堂」並登甲骨學術之高峰,確實是實至名歸,為海內外學人所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