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知识产权署2021至2023年批出的标准专利注册每年均超过一万宗,较之前十年每年平均注册量上升逾五成,显示香港创科上游生态越趋蓬勃,知识产权贸易的市场潜力庞大。财政预算案已提出多项措施,加快推动香港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的建设。
措施包括推行专利盒税务优惠,将专利产生的合资格利润税率由16.5%减至5%,相关条例草案4月10日提交立法会首读。政府又会研究完善《版权条例》,因应人工智能最新发展对版权提供适当保障,年内展开谘询。
以下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4月7日在网志发表的文章:
国家正坚定迈向高质量发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今年两会期间强调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和支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除了全力将香港发展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外,亦凭借健全的知识产权保障体制,发挥好十四五规划下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的定位,开辟新的发展路径。
当前全球创科产业竞争激烈,先进经济体都着重前沿科技的发展和突破,这需要投入极大量的资金和人才资源于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创新和应用。因此,必须从法律上对知识产权有相应的高水平保护,才能为研发和应用等提供诱因,营造有利的创科环境。
事实上,近年全球知识产权的重心已向亚洲转移。截至去年底,我国拥有近500万件有效发明专利,数量在全球居首位。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WIPO)公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Global Innovation Index 2023),经分析各地在专利申请和科学论文刊登数量等因素,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已连续四年蝉联全球创科活动第二最密集的地区。
本地方面,知识产权署在2021至2023年批出的标准专利注册每年均超过一万宗,较之前十年每年的平均注册量上升逾五成,显示香港的创科上游生态越趋蓬勃,知识产权贸易的市场潜力庞大。
过去一段时间,我们与不少创科企业交流时留意到,他们决定落户香港的主因之一,是认为香港的法制、法治和专业服务,以及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让他们在拓展国际业务时,技术和产品都受到专利保护,有利他们透过授权其他企业使用有关技术研发更多新应用,以专利营运模式产生收益。
可以说,巩固和提升本港知识产权保障的制度,以至促进知识产权的管理、商品化和贸易,可让香港发挥优势,在整个创科产业链中的高增值部分蓬勃发展。
为了进一步加速这方面的发展,我在新一份财政预算案中提出多项措施,加快推动香港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的建设,这将与国际创科中心的发展相辅相成。
为了支持科研人员在不同阶段将更多技术商业化,预算案亦提出在香港筹建一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echnology & Innovation Support Centre)。预计中心投入运作后,可为本地企业和创业者提供与专利相关的优质资讯及服务,协助他们创造、保护、管理和商品化其知识产权,并促进知识产权贸易。
此外,我们亦会推行专利盒税务优惠,将专利所产生的合资格利润的税率,由现时的16.5%减至5%,以鼓励各业界积极进行更多研发活动,创造更多具市场潜力的知识产权,加快推动创科和知识产权贸易活动。相关的条例草案将于本周三提交立法会首读,我们会争取早日完成立法工作。
另一方面,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贸易亦有利本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助力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建设。而授权业务是其中一个值得发展的方向。
根据业界调查,2022年全球授权商品及服务零售额超过3,400亿美元,较之前一年增逾8%。加上近年串流平台和电子商贸盛行,人物角色、品牌、流行玩意都可透过网络在全球迅速传播,市场增长空间庞大。在本港,家传户晓作家查良镛先生(金庸)的作品便是成功的IP典范,其授权的戏剧、电子游戏以至玩具历久常新,展示了庞大的商业潜力。
事实上,香港也是亚洲主要的授权活动中心,不少国际授权商及授权代理商都选择以香港作为策略基地,拓展亚洲的授权业务。在2022年,香港使用知识产权相关的服务输出和输入总值,分别达58亿和163亿港元,较2017年分别增长3%和9%。
我们除了透过创意智优计划促进与创意有关的知识产权创造和交易,香港贸易发展局亦正着手优化亚洲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加入有关创意产权内容,以推动创意版权交易,促进文艺创意产业化,目标于今年内试行。我们亦会研究完善《版权条例》,因应人工智能的最新发展而对版权提供适当的保障,今年内会进行谘询。
与内地合作方面,特区政府会继续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多个方面紧密合作,包括加强专利审查人员的培训。特区政府亦会推进与大湾区兄弟城市(特别是深圳前海)在不同知识产权范畴的交流和合作,包括便利跨境申请各种知识産权注册保护,以及推广香港知识产权专业服务,以支援区内企业进行知识产权贸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