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历史重拾 貝聿銘與香港的建築情緣

貝聿銘與香港的建築情緣

  圖:貝禮中表示「人生如建築」是一個非常完美的標題。

  貝聿銘1917年生於廣州,1918年舉家遷至香港,1927年又前往上海生活。貝聿銘的建築項目備受矚目,他的職業生涯縱貫70載,其作品橫跨遼闊地域,包括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巴黎大羅浮宮現代化改造計劃、香港中銀大廈和多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這些地標奠定貝聿銘在建築史和流行文化的顯赫地位。

   細數貝聿銘在香港的設計,在中銀大廈項目之前,他曾設計位於銅鑼灣的新寧大廈,在設計這一建築時,貝聿銘特別在門前預留了一塊空地,這塊空地也成為吳宇森導演的電影《英雄本色》中的取景地。如今,新寧大廈已經拆掉,但觀眾依然可以在電影片段中看到這一建築的昔日樣貌。

  貝聿銘的另一知名作品「巴黎大羅浮宮現代化改造計劃」是他在設計完「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後接到的設計邀請,因想要在羅浮宮前建設一個金字塔結構的玻璃建築而遭到市民的強烈反對,觀眾可以在彼時的報紙新聞中了解項目推進過程中的種種困難,直到貝聿銘設計了改造計劃的模型,邀請巴黎市民參觀了解設計理念後才獲得民眾的支持。

  貝聿銘在香港、上海和蘇州度過成長歲月,蘇州園林的建築格局給他很大的影響。從大學校園設計到摩天大樓兩側階梯式的流水園林,他將中國傳統園林設計詮釋出自己的特色。在設計蘇州博物館新館時,貝聿銘仔細考察拙政園等王府風格的環境,最終設計出帶有素白灰泥牆的建築來融入整個園林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下一篇
貝聿銘與香港的建築情緣

已经没有了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