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特稿评论 加拿大軍費要達到GDP的2%了,但對美國耍了一個大滑頭

加拿大軍費要達到GDP的2%了,但對美國耍了一個大滑頭

在2024年北約峰會上,小特魯多宣布將在2032年實現2%GDP用於軍費的目標,而其中一個重要目標是,加拿大將建造12艘可在冰下運作的常規潛艇。

這對於美國來說即使好消息又是壞消息,好消息是再過幾年“老大難”的加拿大終於要達標了,但是壞消息是小特魯多又在耍滑頭了。

2032年達標2%GDP用於軍費目標

作為北約的12個創始成員國之一,加拿大在2014年與其他成員國共同簽署了一項承諾,同意將GDP的2%用於國防開支。隨著西方對俄羅斯的“擔憂”與日俱增,預計北約32個成員國中的23個將在2024年實現這一目標,但加拿大不是其中之一。

在過去十幾年里,加拿大國防開支從哈珀時代的0.97%增加到現在的1.33%。2024年4月,小特魯多承諾在2030年達到1.7%。除非他還能僥幸再次當選,否則2030年就已經是他的任期之後的事情了。更重要的是,這依然低於北約2.0%的要求。5月,23名美國參議員組成的跨黨派團體致信小特魯多,對加拿大依然無法兌現2%的承諾“深感失望”。

美國歷來承擔北約防務的大頭,國防開支常年維持在GDP的4%水平,當前雖然降低到約3%。但這也是因為美國沈重的債務和兩黨惡鬥屢屢威脅政府停擺,使得“地主家也沒有余糧”了。所以近年來美國一直對盟國施加高壓,要求達到2%,分擔北約防務的財政負擔。

在特朗普時代,美國就曾因為大批盟國不願承擔應負的責任而威脅要退出北約。在當前的競選中,特朗普再次威脅不保衛不達標的北約盟國:“俄羅斯要對它們做什麼,隨意。”這樣的表態使得大批北約盟國不寒而栗。

不過不管美國怎麼威脅,加拿大都不在美國“不保衛”的行列。加拿大甚至不能拒絕美國的“保衛”,因為這傳統上是美國唯一有可能受到真正威脅的方向。

加拿大隔北冰洋與俄羅斯相望,不管是轟炸機還是洲際導彈,北極路線是俄羅斯通往美國的最短路徑。為此,美國與加拿大在1957年組建了北美防空司令部,統一指揮阿拉斯加、加拿大、美國本土的空中和陸基防空力量,包括導彈預警和空間防衛。

俄羅斯在實驗中連續發射潛射洲際彈道導彈俄羅斯國防部

這使得位於夏延山下的北美防空司令部中,雖然司令由美國空軍上將擔任,但屬下軍官依舊在美國和加拿大之間分攤,在指揮和參謀職能上不分你我。

另一方面,美國國防從來不是以本土防衛為主,而是以遠征作戰為主。現在最重要的方向是印太,但美國的國本源自歐洲,北約才是美國安全政策的基石。

在75年前的1949年4月4日,北約創始國的領導人在華盛頓的安德魯·梅隆會堂簽署《華盛頓協議》,北約組織宣告成立。第一屆北約峰會於1957年在巴黎舉行,第二屆要到1974年才在布魯塞爾舉行。此後峰會越來越頻密,但要到北約成立40年、冷戰結束的1989年後,北約峰會才成為每年舉行的例會。

2024年是北約建立75周年,75周年本來就是重要的日子,當前更是北約的關鍵時刻:烏克蘭戰爭已經成為北約建立以來最重要的考驗,烏克蘭戰敗可能造成歐美政治與安全上板塊運動級的改變。同樣,中國崛起則是重新定義世界大勢的關鍵事件,可能改寫工業革命後一直由歐美主導的世界歷史。

此外,這場在華盛頓舉行75周年峰會也是拜登為自己政治生命最後奮鬥的關鍵時刻。2024年也是美國的大選年。現在,這場大選的關鍵點不只是黨爭,拜登vs特朗普也不只是癡呆王vs謊言王的荒誕劇,更是定義美國堅守Pax Americana傳統路線還是回歸孤立主義的轉折點。

在這場峰會上的成功出演也是拜登贏得大選的必要條件,拜登在安德魯·梅隆會堂的致辭,就必須凸顯“美國領導”,以及他的領導。所以拜登也不知道嗑了什麼藥,在北約峰會開幕式上的致辭出人意料地清晰、有力,當然也伴隨著嚴重口誤。

這次的北約峰會不僅是拜登的個人秀,更是給北約劃重點的。通過即將離任的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拜登一邊打氣鼓噪烏克蘭必勝,一邊無端指責中國為俄羅斯戰爭行動的“決定性促成者”(decisive enabler)。

北約75周年峰會NATO

於是根據新計劃規定,北約需要增加35-50個旅的兵力才能可靠應對可能的俄羅斯進攻,僅德國就需要增加4倍的防空力量。在新計劃下所有北約國家甚至可能需要支出遠超GDP2%的軍費,德國國防部長皮斯托雷斯甚至提到軍費要提高到GDP的3%-4%。

在此背景下,北約的另一個“老大難”比利時已經宣布,將在2035年達到2%,如果再不加軍費,加拿大就要成“釘子戶”了。於是,小特魯多趕緊在峰會上宣布,加拿大將在2032年達到2%。加拿大國防部長布萊爾還爆了一個大的:加拿大將建造12艘可在冰下運作的常規潛艇。

加拿大的小心思

美國要求北約盟國達到2%,主要有兩個目的:

1、對於前線國家,2%GDP的軍費可以確保各國至少達到認真保衛自己國家國防安全支出的最低限度,而不是徹底躺在美國保護傘底下。

2、對於後方國家,2%GDP的軍費可以確保各國擁有足夠的遠征軍,用於馳援前線,或者在北約區域外執行遠征任務。

在北約體系中,加拿大毫無疑問是後方國家,所以美國希望加拿大能夠為北約提供足夠的遠征軍。在冷戰時代,駐紮德國的“加拿大旅”就是加拿大陸軍最精銳的機動部隊,駐紮在德國的加拿大空軍部隊也是可海外部署空中力量的主體。

冷戰後,隨著“加拿大旅”、駐德空軍撤回,除了聯合國的維和部隊,加拿大已經沒有海外軍事存在了。這不符合美國的期望,美國希望加拿大在南征北戰中,能提供遠征軍追隨美軍,尤其在印太方向。但現在加拿大對印太方向的遠征作戰毫無興趣。

現在,加拿大在向遠征軍方向慢吞吞地努力中,空軍換裝F-35A只是第一步。但加拿大似乎不想多走一步,現在更是徹底耍了一個大滑頭。

據悉,新宣布的12艘可在北極冰下運作的常規潛艇計劃耗資600億加元,折合440億美元。差不多每艘37億美元,不到“弗吉尼亞”級核潛艇的43億美元單價,但符合“美國軍備天價,加拿大軍備就要宇宙價”的傳統。

這筆巨大的國防投資肯定把加拿大的國防開支拉過2%的北約要求,但美國肯定暗暗不高興。

作為北約遠征軍,美國最希望加拿大多買些F-35A、C-17什麼,擴編陸軍也行,海軍新造些更加給力的護衛艦也不錯。最不希望看見的恰恰是適合冰下運作的常規潛艇。但這是加拿大想了很久的“新玩具”。

加拿大本來擁有世界上最長的海岸線,比俄羅斯還長。但加拿大海岸線最長的一段面向北冰洋,不僅人跡罕至,冬天冰封後水面海軍很難保持存在。但是海冰只存在於海面,水下並不結冰,潛艇可以繼續保持存在,但必須有足夠長的潛航時間,傳統上只有具有無限潛航能力的核潛艇才具有足夠的冰下航行能力。

而在核潛艇出現不久,北冰洋就成為了美蘇最激烈的角鬥場的地方。雙方競相開辟北冰洋冰下巡邏航線,因為核潛艇破冰而出既是向對方示威,也是冰下發射潛射洲際導彈的演練。這一方面蘇聯尤其重視。

而蘇聯海軍由於地理限制,從摩爾曼斯克出發進入北大西洋要通過格陵蘭-冰島-英國線,從符拉迪沃斯托克出發進入北太平洋要通過日本諸海峽,這意味著他們的核潛艇進入開放大洋幾乎必須通過美國控制的“口子”。環顧四周,只有遠東堪察加半島頂端的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港不受島鏈封鎖。但由於這里天寒地凍,遠離發達地區,既不便防守,也高度不便於補充和技術維護,所以這里作為核潛艇基地只有有限作用。

面對美國的全面海空優勢,蘇聯/俄羅斯海軍只有在北冰洋近岸海區和深水灣區打造“堡壘海域”,戰略核潛艇得到海上、空中掩護,從安全海區實現可靠的二次核打擊。

而且由於從這里發射彈道導彈,路徑短,彈道低,發射陣位和可選目標多,導致彈道多變,美國很難防御。蘇聯海軍核潛艇從北冰洋的冰蓋下發射的潛射洲際導彈幾十年來一直被美國視作最大核威脅。這也使得北冰洋成為美蘇最秘密但對抗最激烈的地方。

相比之下,美國海軍由於進入開放大洋容易,潛射洲際導彈的技術水平較高,美國最終選擇將太平洋、大西洋作為戰略核潛艇的巡邏海區,避開了冰下發射導彈的技術難題。

只不過,那時的加拿大作為北冰洋沿岸國家,對美蘇的水下鬥法又聾又瞎,所以缺乏存在感,更談不上宣示主權。同時加拿大只有有限的破冰船,不及俄羅斯更加給力的核動力破冰船,除了短暫的夏季,無法維持加拿大海軍在北冰洋的海上存在。而從英國淘來的二手潛艇連安全出海都不能保證,更不具備冰下航行能力,所以加拿大長期以來就只能對美蘇蔑視和侵犯加拿大北冰洋主權的行為假裝看不見。

美國核潛艇破冰而出美國海軍

美國自然對此喜聞樂見,這樣既可以放手在北冰洋活動,又不需要顧忌加拿大的主權敏感性。

但是加拿大並沒有放棄相關想法。在80-90年代,加拿大曾經設想過建造核-柴電潛艇:在柴電潛艇的基礎上增加相當於充電寶的小型核反應堆,可以無限維持水下的低速潛航。這樣的潛艇水下沖刺依然依靠電池動力,近岸上浮和港內則使用柴油機動力。

設想不錯,但核+柴電的動力配置要求加拿大的潛艇必須用比西方現有常規潛艇大得多的常規潛艇為基礎。畢竟再小型的核反應堆都需要足夠的高度實現冷卻水循環,其自身很大的重量又決定了動力裝置只能放置在艇體中段以保持重心 。這又是潛艇上的“黃金地段”,圍殼和指揮艙都在這,這就占用了很大一部分艇體直徑。

如果核潛艇噸位較大,自然有地方容納反應堆。但是噸位較小的常規潛艇要增加“核充電寶”,艇體直徑就不夠用了,一旦噸位增大,就會帶來高得多的動力要求。盟國誰都沒有適用的現成設計或者改裝可能,加拿大又不具備獨立的常規潛艇設計能力,所以這個計劃最後被放棄了。

進入00年代,加拿大設想過購買二手的美國“洛杉磯”級核潛艇,但美國當時對轉讓核潛艇技術非常敏感,轉讓尚在一線使用的“洛杉磯”級基本不可能,已經退役的核潛艇則很難延壽。所以這個設想後來也不了了之。

現在不一樣了,AIP技術使得常規潛艇也具有較高的潛航能力,使加拿大打造具有冰下能力的常規潛艇艦隊,建立一支具有一定的北冰洋冰下巡邏和監控能力的潛艇艦隊成為可能。

這次列入候選名單的潛艇包括瑞典的A26級和德國的212型,此外法國、西班牙、日本、韓國的潛艇也是潛在購買對象。所有潛艇都具有AIP(不依賴空氣的水下推進)或者“準AIP”能力。

其中瑞典的A26是最新設計。該型潛艇的設計是模塊化的,容易拉長縮短。除了具有常規潛艇天生的安靜、適合潛水運作的特點外,還擁有適合部署水下特種部隊和無人潛航器的專用艇艏艙口。並且該級潛艇在設計上就考慮了便於插入巡航導彈垂發模塊。

A26潛艇薩博公司

A26在外形設計上偏離傳統的某種圓柱體基本艇體,采用艇體呈圓角六邊形截面。圍殼更是采用先進的蘑菇形,以實現對主動聲吶和雷達更好的隱身性能。同時瑞典是北方國家,潛艇應該適合北方使用,可能更加適合加拿大。

德國的212型潛艇的基本設計同樣很先進。該型潛艇在世界上率先采用了燃料電池AIP技術,並同時在德國、意大利等國服役。基於212型發展而來的214型是原版的加大出口型,而向加拿大兜售的212CD噸位更是比原型增大了60%。這使得它的排水量進一步增大到4000噸。此外,更先進的且擁有雙層殼體的216型也已經出現在德國人藍圖上了。

但是由於先天不足,212和214型相比於加拿大的期望還是小了,更加適合波羅的海、地中海這樣的內海作戰。即便是超級加大的212CD型也未必達到加拿大冰下潛航的要求,而216型還比較遙遠。

法國“短鰭梭魚”是法國“梭魚”級核動力攻擊潛艇的常規版,性能突出,澳大利亞曾經選用,但被AUKUS截胡了。“短鰭梭魚”的缺點可能在於冰下航行能力不突出,本來就不是設計要求。日本“大鯨”級也有可能,水下排水量達到4200噸,不走AIP路線,但具有特大的鋰電池,潛航能力接近AIP,但同樣可能有冰下航行不足的問題。西班牙潛艇基於法國設計,韓國潛艇基於德國設計,同列在備選方案之中可能是為了照顧盟國情緒。

美國的安排與加拿大的戰略自主

這個小算盤打得很響,而且這個算盤可能和美軍對加拿大的規劃完全沖突。美國更需要加拿大做好一個後方國家應有的角色——建設強有力的遠征能力,這種常規潛艇在遠征方面沒有多少用處。

常規潛艇畢竟不是核潛艇。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實現遠征打擊部署,同時常規潛艇遠距離高速航行時隱蔽性也不好,容易被發現、被攔截。這意味著,它們對於北約最關注的反制俄羅斯沒大用,對於美國最關注的反制中國更加沒用。

另一方面,不斷有傳言稱加拿大可能加入AUKUS,使得AUKUS成為CAUKUS。加拿大是五眼成員之一,與美國、英國、澳大利亞保持緊密關系。同時加拿大又是太平洋國家。AUKUS的核潛艇計劃的核心是采購以英國技術為主體、部分采用美國技術和美國武器系統的核潛艇。未來這些核潛艇將由英國和澳大利亞共用,加拿大加入共建共用並無障礙,甚至還能分擔部分開支。

一旦加拿大加入這個核潛艇計劃,不光意味著加拿大將極大增加的軍費開支(澳大利亞據說將為8艘AUKUS核潛艇投資2680億-3680億澳元,折合1820億-2500億美元),也意味著加拿大核潛艇將在美中對抗中“沒有借口”置身事外。

這對於加拿大來說並不是一個好消息,而且加拿大也有自己的戰略自主性。

在海外戰爭中,加拿大追隨英國加入了一戰和二戰,但並沒有追隨英國加入布爾戰爭。在二戰戰場上,除了開戰初期就不戰而降的香港英軍(主要是加拿大官兵)除外,加拿大軍隊也只參加了北非和歐洲的戰鬥,並沒有參加英軍從馬來亞半島到印度的亞太作戰。

加拿大在追隨美國中也一樣。朝鮮戰爭中的加拿大旅是在聯合國軍的架構下參戰的,阿富汗戰爭中則是在北約架構下參戰的,這是北約歷史上第一次也是至今唯一一次引用集體防衛條款的作戰行動。但加拿大拒絕在越南參戰,也拒絕了小布什進攻伊拉克的邀請。

加拿大軍隊在伊拉克The Canadian Press

不過加拿大也確實在增加國防開支。從2016年到2017年,加拿大的國防預算突增28%,從178億加元增加到227億加元,此後繼續增加到當前的265億加元,增加後的軍費主要用於購買88架美國F-35戰鬥機和16架P-8A偵察機,並為在加拿大建造15艘護衛艦的大型項目提供資金。

加拿大還與美國、芬蘭在華盛頓峰會期間簽訂協議,計劃聯合建造70-90艘破冰船,用於對抗俄羅斯與中國在北冰洋的影響。俄羅斯是傳統破冰船強國,不僅有大量傳統破冰船,還擁有世界上全部核動力破冰船。中國破冰船並不多,但中國海運的發展速度與中國的一切一樣,把西方嚇著了。

隨著氣候變暖可能使得北冰洋航線在破冰船的幫助下常年可用,這個可能潛在地、決定性地改變世界航運版圖。500年前,西方崛起是從航運和海權開始的,500年後,北冰洋正在成為新的前沿。這一次,加拿大決心從一開始就不置身事外。

不過,加拿大軍隊換裝速度與印度的速度有一拼,“哈利法克斯”級護衛艦的換代計劃早在哈珀時代就啟動了,十幾年後,新的“河流”級驅逐艦(原型為英國26型護衛艦)首艦還是“即將開始建造”狀態。現在該級艦預計2025年啟動建造,2030年代上半葉首艦服役,建造計劃將延續到2050年代。而北冰洋破冰船現在才剛簽訂意向協議,具體數量和時間表就是信仰問題了。

眼下,可以使得加拿大的國防開支達到GDP的2%的冰下常規潛艇才是加拿大的當務之急。而這些不符合美國的需要,但可以加拿大維護主權的潛艇,讓美國還不大好批評,只能心里暗罵:你這個滑頭!

作者:晨楓

自由撰稿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