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地理风情 深港共護紅樹林 築鳥類樂園

深港共護紅樹林 築鳥類樂園

  圖:深圳茂密的紅樹林沿海岸線形成了長約6公里的「綠色長城」。圖為群鳥在福田紅樹林濕地棲息。\新華社

  茂密樹林輕拂海風,鳥語蟲鳴交織成曲,南遷的候鳥翩躚起舞……8月15日是全國生態日,作為全國唯一地處城市腹地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深圳福田紅樹林濕地公園不僅承載着維護區域生態平衡的重要使命,更是展現深圳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的一張亮麗名片。深圳灣的兩處濕地已成為黑臉琵鷺青睞的全球第三大棲息之所。深港近年在紅樹林保育、水鳥棲息地保護等方面密切合作,例如香港專家參與指導的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魚塘改造,改造後鳥類種群和數量大幅上升,變身「鳥類樂園」。此外,智慧管理系統促進保護區全貌可視化,利於生態保護,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成立於2012年的深圳紅樹林基金會(MCF)一直致力開展社會化參與的濕地生態系統及其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修復,以及面向公眾的自然宣教工作。在此過程中,基金會和一衣帶水、一河之隔的香港保持着緊密的交流和合作。深圳市政協委員、深圳市紅樹林基金會發起人孫莉莉受訪表示,基金會多年來組織專家團隊前往香港拜訪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香港米埔自然保護區以及香港濕地公園等,交流學習先進的濕地保護地管理、保護及修復工作。借鑒香港米埔自然保護區模式,基金會自2013年啟動首批自然講解員的招募和培訓,目前已有近千人的志願者隊伍,為公眾提供超過三萬小時的科普宣教服務。

  改造魚塘 候鳥種群數量大增

  從2016年開始,在香港專家的指導下,基金會啟動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魚塘改造工作,使得整體濕地水域面積增加15%,並形成了9公頃高潮位水鳥棲息地和1.5公頃淡水生境。在魚塘改造完成當年的候鳥季,監測到的鳥類種群和數量迎來大幅上升,單次監測紀錄最大數量超6000隻,單日觀測到黑臉琵鷺超過90隻。2017年開始,紅樹林基金會與香港觀鳥會合作,在深圳灣區域協同開展黑臉琵鷺全球同步普查工作,持續至今。

  智能系統 保護區全貌可視化

  多年來,紅樹林濕地活躍着多位濕地守護者。作為廣東內伶仃福田國家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科研室負責人,楊瓊的工作從來不是簡單的「坐林觀鳥」,從灘塗到實驗室,從基圍魚塘到科普課堂,都能看到楊瓊為紅樹林奔走的身影。維持紅樹林、灘塗、基圍魚塘這三個區域的生態格局穩定,是楊瓊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如今,她的工作中多了很多「智能幫手」。福田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立起智慧管理系統,可以保證保護區內的全貌可視化,保護區內的物種類別、物種分布,都一目了然。

  提到在保護區印象最深刻的景象,楊瓊說,最讓他們高興的就是黑臉琵鷺成群地到達保護區內,非常壯觀。據介紹,根據由中國香港觀鳥會1994年發起和統籌的黑臉琵鷺全球同步普查的20多年數據,得益於野生動物保育及棲息地、遷飛通道跨域保護等,全球黑臉琵鷺數量從首次錄得不足300隻到2023年6603隻,創歷年新高。其中,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通道重要節點的深圳灣,錄得約300隻。這裏的兩處國際重要濕地─深圳福田紅樹林濕地和香港米埔內后海灣濕地,成為黑臉琵鷺青睞的全球第三大棲息之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野象「阿寶」放歸自然 「更胖更壯了」

位處邊境干擾少 紅花嶺物種豐富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