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接連發生傳呼機和對講機連環爆炸,迄今造成至少37人死亡,3000人受傷。以色列情報部門被指是幕後黑手。美媒引述情報消息報導,以色列暗中策劃行動至少15年,包括成立多個空殼公司,伺機發動襲擊。分析指出,這次事件標誌著利用供應鏈打擊對手的手法升級,日常用品隨時變成大規模襲擊武器,而全球化生產下供應鏈錯綜複雜,如果當中有環節被滲透,防不勝防,事件敲響了全球供應鏈安全的警鐘。
本次黎巴嫩連環爆炸事件涉及數千部傳呼機及對講機,從採購的源頭開始,就掉入了以色列的精心布局。《紐約時報》18日披露,由於真主黨過去也常用傳呼機等電子設備,來避免以色列監聽,因此以色列情報部門很早就謀劃“當代特洛伊木馬”:直接成為傳呼機供應商供貨,以滲透真主黨的採購鏈。
美國廣播公司(ABC)引述情報消息人士的最新說法稱,以色列這種“供應鏈阻截”行動至少已計劃了15年,以製造“炸彈傳呼機”。這次襲擊的策劃涉及多個空殼公司,不同層級的以色列情報人員和公司資產,其中至少有一些人不知道幕後操盤人的身份。ABC稱,美國中央情報局(CIA)長期以來都不願意採用這種策略,因為風險太高。
在通訊設備裡放置炸彈,作為間諜手法屢見不鮮,這是第一次大規模同時在如此多的裝置上做手腳。因此,黎巴嫩傳呼機爆炸的規模和傷亡程度,讓很多國家經驗豐富的情報官員都感到震驚。情報官員擔心,全球化供應鏈下生產的普通日常產品,都可能成為對手的武器。
曾任美國國家安全局(NSA)總法律顧問的格斯特爾說:“這很可能是我們第一次看到一個令人恐懼的世界;在那個世界裡,從手機到恒溫器,沒有任何電子設備可被完全信賴……接下來,會不會是個人和家用設備受到損害?”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圖爾克20日說,黎巴嫩傳呼機和對講機爆炸事件令人震驚,這些襲擊代表了戰爭的“新發展”。在不知道何人持有目標設備的情況下針對數千人進行襲擊,這違反國際人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