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特稿评论 能否讀懂中國,事關世界和平

能否讀懂中國,事關世界和平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了,四分之三個世紀,時間不短了。但是,對這個特別的國家,世界上大多數人還是讀不懂,誤會和曲解處處可見。尤其在西方社會,或者由於無知,或者出於故意,或者兩者兼有,導致西方人在談論中國時總是不著邊際,不知所雲。

考慮到中國在當今世界上的突出地位,尤其是在維護世界和平上的獨特作用,此事已不是一個小問題。

美西方的政客和媒體,關於中國的認知基本上是無知和故意兩種成分的大雜燴,無法認真對待。雖然口頭上都在說要加強雙方溝通、增進相互理解,但是在霸權主義意識形態和反智主義社會文化影響下,多年來並無改變,近年來甚至出現了斯蒂芬·羅奇所說的“恐華癥中毒”現象。

今年2月,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譴責西方的“恐華癥”浪潮。視頻截圖

而在相對嚴肅一些的學術界,情況並沒有好多少,過時的、無用的、荒謬的理論到處流行。最近一場令人矚目的學者對談,再次凸顯了這個問題。兩位國際知名學者、也是長期國際問題觀察者和評論者——芝加哥大學國際關系學教授約翰·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和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傑弗里·薩克斯(Jeffrey Sachs),在“All-in峰會”上圍繞當前一系列國際熱點問題發表了各自的看法。當然也談到最大的熱點之一中國和中美關系,結果也是不好,有很大一部分也是不著邊際,不知所雲。

話題轉向中國是由對談主持人的一段話引出來的,主持人問米氏:對非自由民主國家采取遏制或削弱政策,對於美國來說是不是一個好的戰略?

米氏的回答毫無新意。在他頭腦中那個高度簡化的理論模型中,中國無非是新興的國際強權之一,與歷史上的西方列強沒有兩樣,強權必然追求權力和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必然會與其他強權發生碰撞。用他常用的比喻來說,就像一群被關在籠子里的黑猩猩必然會發生的情況一樣。所以他的回答是,“完全支持遏制中國”,“尋求接觸中國的政策都是愚蠢的”,“把俄羅斯推向中國的政策真是十分愚蠢”。

約翰·米爾斯海默和薩克斯在“ALL-IN”峰會上對話視頻截圖

米氏理論已成一大公害

米氏的問題很大。他出名很早,著述和文章也不少,由於其理論框架高度簡化且主要由各種斷言構成,因此確曾多次預言了重大國際事件的發生,這進一步點亮了他頭上的光環。但無論他的名氣有多大、學銜有多高、粉絲有多少,從中國的角度來看,他絕非一個好的學者,更合適的稱呼是“媒體寵兒”或“網紅”。

以學者的標準衡量,此人對於國際事務究竟有沒有足夠的認知能力,對於所談論的事情究竟有沒有足夠的理解深度,他的那些斷言和預測究竟有沒有足夠的論據做支撐,其實都可以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上面關於對中國實行遏制政策還是接觸政策的這個回答,是典型的米氏話語,其中知識的空白、理論的粗淺、論據的貧乏暴露無遺。

假如有人告訴他:他所說的這種只懂得競爭權力和利益的國家,以及對國家的競爭行為只能起到刺激作用的國際體系,毫不新鮮,在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多次,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時期,但從來都不長久,更不可能成為一種“鐵律”;把這種短暫現象煞有介事地當成普遍規律,甚至上升成政治哲學教條,包裝成流派,說穿了就是無知,如果長期盲目自信、固執己見,那就又多了幾分故意。

那麽,這些話他一定是聽不懂的,因為從未見過他對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發表過什麽獨到見解,他在這方面的知識空白是顯而易見的。

受到了薩氏的質疑之後,米氏又做了一些辯解。他首先將安全和繁榮設置成一個二元對立,然後順著安全優先這個邏輯再次回歸到他那個極簡化的理論模型中,“到底是把安全和生存放在第一位,還是把繁榮放在第一位。……我關心的是如何最大化國家的生存前景”,“美國是一個地區霸主,是全球唯一的一個地區霸主。我們主導著西半球。而中國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正在把經濟力量轉化為軍事力量,試圖主導亞洲;它想把我們趕出第一島鏈,然後趕出第二島鏈,它想取得我們在西半球取得的地位。”

美軍各戰區司令部負責區域劃分示意圖 來源:“Unified Combatant Commands.” The Department of Defense (DoD). Accessed April 5, 2016. http://www.defense.gov/Sites/Unified-Combatant-Commands.

正如薩氏所指出的,米氏這套話語最早從2001年起就在一再重覆地說,二十多年沒變過。這就是極簡化理論的主要特征,也是極簡化頭腦的特征,死守幾句“暴論”式的斷言無數次重覆,總會有“預言成真”的時候。

很多人沒有意識到,其實越是在國際關系這種深奧覆雜的宏大領域,簡化理論和“暴論”斷言越有機會存活,甚至得逞一時。這是因為,越宏大越覆雜的問題,越需要使用一些高度抽象的概念以便於從總體上把握,而極簡化的理論就是鉆了這個空子,整個理論只停留在這些高度抽象的概念上比比劃劃,完全不涉及背後的深層內容。

這就好像一個鐘表,鐘表內部的機械結構很覆雜,但表盤上的指針和數字卻是極簡化的,它們就是內部覆雜結構的高度抽象。那些“表盤理論家”們雖然完全弄不懂內部結構,卻有機會在表盤上大做文章。如果他們斷言說時針和分針一定會在12點鐘位置重合,那麽24小時之內他們至少會“預言成真”兩次,很厲害了。但這種斷言與有關鐘表的真知毫無關系。

米氏其實就是一個“表盤理論家”,各種斷言和預言沒有什麽理論價值。實際上,使用“安全最大化”這個似是而非的概念,他幾乎可以在地球表面任何一個存在緊張局勢的地區“預言成真”。

因為他不懂歷史,所以他甚至可以應用他的理論將歐洲殖民者對美洲、澳洲原住民的種族滅絕也解釋成是因為原住民社會威脅到了歐洲的安全。因為他更不懂中國,所以他也可以應用他的理論將新中國成立之後歷次自衛反擊作戰解釋成中國根本不需要“安全最大化”所以才會每次取得勝利之後又將軍隊撤回到了本國邊界之內。

不僅如此,這種假理論在客觀上一直起著加劇世界緊張局勢的有害作用。以色列在加沙和黎巴嫩的暴行人神共憤,而以色列一意孤行的自我辯護不是別的什麽,正是所謂本國的“安全最大化”。如果世界上每一個國家和地區都是這種有害的安全理論的信奉者,考慮到各個核大國的打擊能力,地球的壽命也許早就終結了。

他在對談中說,中國實力快速增長,“對美國來說,這是不能接受的”,“中美之間出現了激烈的安全競爭,一切都圍繞安全展開,而不是圍繞繁榮展開”。而從中國的角度來看,真正不能接受的,首先是這種有害的安全理論。正如薩氏所指出的,中國所做的無非是針對美國所強加的威脅被迫做出的、“工程學”意義上的反應。當今世界早應該讀懂的一個重大事實是:中國如果按對等的方式與美國競爭“安全最大化”,今天的世界也早不是現在這個樣子了。

由此可見,讀不懂中國,不了解歷史中國和當代中國,也就難以明白中國對外政策的含義,當然也就看不到當下這個脆弱的和平局面的來之不易,看不到中國為了維護和平局面付出了多大的努力。這個嚴重誤區本身已經構成了對世界和平的一種破壞。

而米氏的極簡化理論,恰恰妨礙了人們按照覆雜理論的方式讀懂中國、讀懂世界,並導致緊張局勢升級。將這種理論視為國際政治實踐中的一大公害也不為過。

薩氏的開題和不足

相較於米氏,薩氏不是“表盤理論家”。擔任政策顧問方面的個人經歷暫且不論,他的學術水平有目共睹,算得上是一個國際級的大學者,名實也基本相符。

此次對談,薩氏與米氏同台,其實並不在一個話語空間內。雖然出於禮貌各自都表示同意對方的某些觀點,也尊重對方的表達方式,但事實上還是各說各話。

針對米氏關於美國必須像對付德意志帝國、日本帝國、納粹德國和蘇聯這四個二十世紀的地區霸權一樣來對付今天的中國這個觀點,薩氏首先指出了一個明顯的區別:“中國也不是美國的威脅,根本就不是威脅。中國是個巨大的市場,吃的東西很好,文化豐富,人也很棒。中國是個比我們的文明古老十倍的地方。中國根本就不是威脅。”

作為一個對話,此話其實完全沒對上,因為薩氏選擇跳開米氏那個極簡化的理論框架,徑直進入了覆雜理論空間。薩氏所說的一個“根本不是威脅”的世界大國,一個“比我們的文明古老十倍的”世界大國,是米氏的理論完全無法把握的。好比是一堂數學課,米氏本來在講平面幾何,薩氏直接開講微積分,根本不在一個頻道。

這是一個很好的“開題”,是讀懂中國的第一步。接下來,薩氏以微積分一般的精確指出了問題的關鍵所在:“我們有這樣一種心態,認為一切都是對生存的挑戰,因此,我們也總是把(沖突)升級看作正確的應對方法。而我的看法是,只要有一點審慎,就能拯救整個星球。”

這是整個對談中關於中美關系最有價值的一個片段。在前一段話中,薩氏把中美競爭問題從米氏那個強權對強權的狹隘格局中拉了出來,放在了古老文明對新生霸權的大視野中,結果,沖突的必然性神奇地消失了,結癥變成了新生霸權自身的一種扭曲心態。在接下來的一段話中,一個新的變量“審慎”進入了分析框架,成為了大國競爭中避免相互毀滅的關鍵要素。薩氏與米氏不同,他對世界歷史所知甚多,對人類文明也有所理解。在他的認知中,“審慎”正是古老文明所具有的特質。

這種高水平分析,米氏基本上聽不懂,古老文明為何就會非常審慎地處理大國關系?這種問題既超出了他的知識水平,也超出了他的話語範圍,如果他接著這個問題說下去,他那套搖搖晃晃的理論模型瞬間就會倒塌。

所以,他一定要把對話重新拉回到他的老一套當中,他反問道:“為什麽美國在全球到處遊蕩,幹預每個國家的事務?原因是它非常強大,同時也因為它是一個地區霸權:這意味著我們在西半球沒有任何威脅,所以我們可以自由地活動。現在最大的危險是,如果中國成為一個地區霸權,不必再擔心安全問題,那時他們的行為就會像我們一樣。我們應該通過阻止他們成為地區霸權來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我們不希望他們擁有自由活動的能力。”

由此可見,米氏為了守住自己的理論模型不倒,必須強詞奪理地將中國說成“行為就會像我們一樣”,而只要兩國行為一樣,沖突的必然性就又神奇地回來了,所謂“文明”,所謂“審慎”,就都不在考慮範圍內了。

中國國務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國際場合一直強調中國堅持不稱霸、不擴張、不脅迫。資料圖/新華社

遺憾的是,薩氏沒有沿著他開題的方向進一步論述,他不得不正面回應米氏關於中國必然會成為一個地區霸權的斷言,他說道:“如果你試圖阻止他們成為地區霸主,那我們就會陷入第三次世界大戰,因為正如你本人也說過的,這種情況絕對會失控,升級成為戰爭。我不想引發戰爭,純粹只是因為我們有這樣的理論,即認為他們未來的行為可能會和今天不同——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很不靠譜的理論。”

中國政府已經反覆承諾,中國決不會走“國強必霸”的老路。201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中加入了“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堅持互利共贏開放戰略”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表述,2022年中國共產黨“二十大”黨章修正案增寫了“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推動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的表述。

為什麽這些寫入憲法和黨章的表述是可信的和鄭重其事的?為什麽斷言中國未來的行為一定與今天不同的理論“很不靠譜”?回答這些問題都需要從讀懂中國開始,歷史、文化、制度、人民、政府、政黨、國家……很多內容。

薩式在此次對談中做了一個很好的開題,但沒有很好地展開,這是一個不足之處。這就導致了雖然他尖銳地指出了美國的問題:“我們根本不是在捍衛什麽,一切都關乎美國的權力和利益,涉及美國全球霸權的目標”,“我們不是什麽好人。我們並不想拯救世界,也不想建立什麽民主政體。……這是一場權力的遊戲”,但是未能從另一個方面指出,正是中國,事實上起到了推遲戰爭爆發、維持和平局面的重大作用。

今天的中國是熱點中的熱點,也是難題中的難題。能否讀懂中國,早已不是一個僅僅事關中國的問題,而是一個直接事關世界和平的問題。 正如薩氏給出的建議:“要好好擔心一下核戰爭。一定要小心謹慎。……我推薦一本好書,就是Annie Jacobson的《核戰爭:一種情景》,讀完大概需要兩個小時,書中的世界在兩個小時內就結束了。”

今日世界的現實就是這樣,如果繼續任由米氏的那套極簡化理論流行,那麽人類文明毀滅這個前景似乎不可避免。如果沿著薩式開題的方向進入覆雜理論空間,似乎還有希望,用他的話說:“如果你能造出ChatGPT,或者Optimus,或者其他各種東西,那我們理應能夠避免核戰爭。所以,千萬不要說什麽是不可避免的,好不好?”

子政
時政評論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