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华人华乡 “工業人工智能應用”高端論壇閃亮登場第十一屆“人工神經網絡與模式識別”國際會議

“工業人工智能應用”高端論壇閃亮登場第十一屆“人工神經網絡與模式識別”國際會議

【時報訊】第十一屆“人工神經網絡與模式識別”國際會議(ANNPR 2024)於2024年10月10日如期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市康考迪亞大學拉開帷幕。作為會議的亮點之一,“工業人工智能應用”高端論壇在10月12日中午時分閃亮登場。

這次高端論壇由北美華人信息技術協會、國際模式識別學會、以及康考迪亞模式識別與機器智能中心等機構共同主辦。來自世界各地的逾百名專家學者及AI應用開發和使用人員或親臨現場或通過線上方式參與了這次盛會。

北美華人信息技術協會會長余磊博士擔任論壇主持人。余博士從最近幾周的三大AI新聞說起,一下子吸引了大家的興致。他說,第一則新聞是10月8日Geoffrey Hinton 和John Hopfield 因為神經網絡賦能機器學習的重大發現而獲得2024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有了機器學習,才有可能出現AlphaGo、ChatGPT等少量AI應用,我們把這段時期叫做AI應用的初階階段或第一階段。第二則新聞是10月10日Elon Mask 宣布Tesla的無人駕駛出租車Robotaxi (CyberCab) 和人型機器人Optimus ,這些代表了工業人工智能應用日趨成熟,大量工業AI應用將落地,AI將代替人們的眾多日常工作,我們把大量AI應用落地時期叫做第二階段。第三則新聞是9月24日,矽谷億萬富翁、知名投資人Vinod Khosla大膽預測,在25年中,80%甚至更多的工作崗位可能被AI取代。AI不僅比人幹得更好、更快、而且更便宜!Khosla在博客中寫道,政府應發放廣義基本收入(Universe Basic Income) 來應對AI導致的失業危機。有了政府的UBI, 人們不上班也有基本生活保障,人們也可以每周只上三天班,把更多的時間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情……我們把這樣的時期叫工業AI應用的目標階段或第三階段。今天,我們主要討論如何實現AI應用的第二階段以及如何向第三階段過渡,包括AI應用的挑戰與機遇、AI項目的ROI、AI應用的可靠性與安全性、失業危機、AI對道德影響、與AI治理等問題。6位來自不同行業的嘉賓將與大家分享他們精彩的願景、經驗、洞察與思考等。

ANNPR 2024國際會議主席、知名人工智能專家、模式識別領域最高獎 – “傅京孫獎”獲得者、康考迪亞大學模式識別與機器智能中心主任孫靖夷教授率先分享了人工神經網絡和模式識別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當他回憶起32年前, 他與四天前剛剛獲得諾貝爾獎物理學獎的Dr. Geoffrey Hinton一起分享加拿大科技獎時,會場爆發了雷鳴般的掌聲。

接下來,六位來自不同行業的嘉賓圍繞各自領域內人工智能的應用現狀、面臨的挑戰與機遇進行了深入探討。從航空業到醫療保健,再到采礦、金融、保險以及投資等多個領域,他們都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 ……

嘉賓及其分享話題:
1、Mr. Eduart Haruni,加拿大航空公司 AI高級經理,傳統人工智能與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實踐與解決方案
2、Dr. Muna Khayyat,摩根士丹利機器學習 執行總監,人工智能在經融業應用
3、Dr. Chun Lei He,Manulife高級分析部 總監,人工智能與模式識別在保險和投資領域的應用
4、Dr. Saeed Khazaee,NexaDeeds總裁,人工智能與模式識別的工業實踐
5、Dr. Mei Chen, Cogilex R & D Inc. 總裁,人工智能在醫療保健領域的應用
6、Dr. Tony Deng, Rio Tinto Group 高級數據科學家,利用人工智能實現卓越營運(采礦業)

與會者們全神貫注地聆聽嘉賓們的精彩發言,並積極提問與發表意見。論壇不僅分享了知識與經驗,而且讓大家對未來人工智能技術與應用的發展有了更清晰的認識。論壇結束後,大家紛紛合影留念,記錄下了這個充滿意義的日子。無論是參與者還是演講嘉賓,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喜悅的笑容,體現了這次活動的成功與意義。

孫靖夷教授、余磊博士、與瑞士泊爾尼大學的研究人員合影

特別地,摩根士丹利“生成式人工智能”副總裁Shawn Zulfiqar先生帶著團隊部分成員一起來參加論壇後,通過其領英發帖對論壇大加讚賞:“非常感謝余磊博士主持如此精彩和富有洞察力的工業人工智能應用高端論壇!本次討論確實令人大開眼界,我很榮幸能參與如此具有前瞻性的跨行業人工智能和模式識別技術與應用對話。還要感謝康考迪亞大學提供完美的平台,將航空航天、金融、醫療保健等領域的專家和領導者聚集在一起。”

ANNPR 2024 “工業人工智能應用”高端論壇在熱烈的掌聲中圓滿落幕。大家都期待未來能有更多這樣的高水平又接地氣的論壇上,繼續探討人工智能與模式識別技術的廣泛應用與發展。(北美華人信息技術協會 供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