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特稿评论 習近平: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也是有貢獻的

習近平: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也是有貢獻的

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結合,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鮮明特征之一。

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百天之後,10月29日,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一段“摸著石頭過河”的論述發人深思。

“有些人講,都什麼年月了,還搞摸著石頭過河,不是保守、膽小嗎?”

“熟門熟路的改革,就像在遊泳池,標著線,哪兒是淺水區、哪兒是深水區一目了然。到湍急的河里,不得摸著石頭過河?並不是說改革開放搞了幾十年了,現在什麼問題都摸清楚了。如果都摸清楚了還要什麼改革呢?”

這番話似曾相識。黨的十八大後首次地方考察到了廣東,總書記就明確:“不能說改革開放初期要摸著石頭過河,現在再摸著石頭過河就不能提了”。

既有關鍵處落子,也有全局上謀劃。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一個重要的改革方法論,也是我們取得的一個重大理論成果,就是“把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結合起來”。二者結合起來,體現的正是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這一治國理政重要原則,有著多重現實指向。

這是出於對世情國情的深刻洞察。“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探索性事業,還有許多未知領域”。就如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雄安新區拔節生長,一座現代化新城矗立於燕趙大地,這是前所未有的創舉!

這是出於對新時代改革開放開創全新局面的準確把握。2013年上海自貿試驗區設立,至今擴展到全國22個自貿試驗區;黨的二十大以來9場區域發展座談會密集召開,一域接著一域的改革探索,彼此交映、連點成面……改革之所以實現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圍到系統集成、全面深化的轉變,之所以各領域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在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正是我們“一步一個腳印、穩紮穩打向前走”。

這也是出於對新時代改革方位的科學審視。改革進入了攻堅期、深水區,必然遭遇各種“風險挑戰、艱難險阻甚至驚濤駭浪”,如何“在破立統一中實現改革蹄疾步穩”?如何在“利益格局調整的過程”中凝聚共識、形成合力?面對“無論深度還是廣度,都比過去要求更高了”的改革,必須“善於運用科學的方法推進改革,系統布局、謀定而動”。

頂層設計更重系統思維、整體戰略,摸著石頭過河更重敢闖敢試、基層探索。“必須把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結合起來”,這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提升改革的凝聚力、推動力、落實力的必然選擇。

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到了兩個詞。

一個詞是“兩手並用”。

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也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總書記深刻指出:“對於胸有成竹的、思慮縝密的,那就要搞頂層設計;對於心里沒底的、還不成熟的,就摸著石頭過河,這兩件事要‘兩手並用’。”

改革是一場充滿未知的求索。“兩手並用”的統籌,蘊含著對“知”和“行”的協調。看準了的,“要下決心推進”。“看得還不那麼準、又必須取得突破”的呢?既不能裹足不前,又不能盲目冒進。這些年,一系列重大改革通過試點探索形成了可覆制經驗,進而上升為制度性成果,最終大範圍鋪開。全面深化改革,就是這樣“積小勝為大勝”。

一個詞是“先立後破”。

改革是一個破舊立新的過程。歷史行進到此時,關於破與立的優先序,既事關頂層設計的運籌擺布,也牽涉摸著石頭過河的步驟章法。總書記看得透徹:“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更應突出破立並舉、先立後破。各項改革舉措都要充分論證、精心設計,深入開展風險評估,把握好時度效。該立的積極主動立起來,而且要立得穩、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該破的在立的基礎上及時破、堅決破、徹底破,在破立統一中實現改革蹄疾步穩。”

“把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結合起來”,可從一項項制度、一個個領域見微知著,更要在“中華民族積蓄的能量”這個力量視角中去把握。

改革的合力,來自上下同心的眾志成城。

“改革戲必須大家唱”,習近平總書記在地方工作時就常告誡大家,我們坐在辦公室里拍腦袋搞改革是搞不成的。當年在福建,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科技特派員制度鋪開,無不萌發於人民群眾的創新創造。三年多前到那里考察,總書記就頗為感慨:“尊重群眾首創精神”“我們推進改革要堅持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相統一”。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群眾是真正的英雄。小崗探路、深圳試水、浦東闖關、前海開發、雄安啟航,哪一個不是靠上下同心迸發出的磅礴之力?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再一次強調:“要看到,改革是人民群眾自己的事業,要全體人民共同參與,團結一致攻堅克難。”

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總書記期許湧現更多的“敢為人先”:“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也是有貢獻的。”中國糧食“二十連豐”,中國成為世界上首個國內有效發明專利數量突破400萬件的國家,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9年居全球第一,高鐵、郵輪、大飛機、空間站……廣袤大地迸發著創新創造的活力。

改革的合力,來自遠近疊加的浩蕩之勢。

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善於謀劃長遠的政黨。“我們對於時間的理解,不是以十年、百年為計,而是以百年、千年為計。”黨的二十大後,從擘畫中國式現代化的時間表、路線圖,到敲定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部署、總綱領,頂層設計著眼於民族覆興偉業,揮就氣勢恢宏的大手筆。

大手筆,大格局。其中有改革方法論,有改革的重點要點,有改革的步驟章法,也有改革的精神氣質……正所謂“立治有體,施治有序”。而諸多事項無不指向於一條,如何守正、如何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將守正創新定義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牢牢把握、始終堅守的重大原則”,強調二者是辯證統一的,“只有守正才能保證創新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只有持續創新才能更好地守正”。善於從歷史教科書中汲取智慧的中國共產黨人深刻認識到:“改革不是改旗易幟。我們改革中必須堅持一條,該改的堅決改,不該改的不改。”

什麼是不該改的?總書記指出:“我們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以及配套制度都很成熟了。新中國成立75年,人大70年、政協75年,還需要大改嗎?再改改到哪去?不能為改而改,不能稀里糊塗地改。”

什麼是不能變的?就拿經濟體制改革來說,比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回憶了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準備工作中,這句話歷經長時間討論的出爐過程,強調“這一重要論斷是非常關鍵的”。再比如,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一以貫之。總書記也回應了那些試圖分出二者輕重的關切:“沒有單打一,沒有一點論,這一點什麼時候都沒有動搖過。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平,不要搞孰輕孰重。”

這些不能動輒改、不能輕易變的,也都是歷經反覆摸石頭,最終以頂層設計的方式夯實的。總書記作出判斷:“改革推進到今天,在改革頂層設計方面,我們已經有了比較清晰的大盤子。”

改革沒有完成時。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列出300多項重大改革舉措,計劃到2029年新中國成立80周年時完成任務。矢志覆興的民族,在頂層設計框架下摸著石頭大膽地試、勇敢地闖,一步步向前蹚。

一項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必須“要以一往無前的膽魄和勇氣”,必然要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直面矛盾問題不回避,鏟除頑瘴痼疾不含糊,應對風險挑戰不退縮”,這些收獲於歷史砥礪中的一往無前,也必將創造新的歷史。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