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2023中國各類肉雞出欄量及增長情況。
廣東人常說「無雞不成宴」,香港人更是「無雞不歡」。雞肉,一直以來都是中國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佳餚。然而,每年要吃掉約70億隻白羽肉雞的中國人,「吃雞自由」來得並不容易。長期以來,白羽肉雞種源被國外企業壟斷,中國養殖企業只能100%依靠進口種雞繁育商品雞,帶來極大的生物安全隱患。
直到2021年,這種種源受制於人、被「卡脖子」的局面終於被打破。養雞起家的聖農集團十年磨一劍,主導研發培育的「聖澤901」白羽肉雞新品種通過國家品種審定,開始全國推廣並出口海外,外國種源一統天下的局面徹底終結,白羽肉雞有了「中國芯」。
【大公報訊】綜合記者何德花、新華社報道:炸雞柳、烤雞翅、雞腿漢堡……在中國,雞肉是僅次於豬肉的第二大肉類消費品。二十世紀80年代,白羽肉雞開始進入中國市場,憑藉飼料轉化率高、生長速度快、生產效率高等優勢,很快佔據了中國肉雞市場的半壁江山。
然而,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白羽肉雞育種一直被部分歐美國家企業壟斷,國人餐桌上的白羽肉雞完全需要依靠進口的種雞繁育。
從「0」到「1」 打好種業翻身仗
「被逼出來的突破!」說起搞育種的初衷,養雞41年的聖農集團創始人傅光明感慨不已。
1983年,傅光明在福建省閩北山區光澤縣創辦了養雞場。「國外企業曾經長時間掌握祖代種雞的定價權,雞苗價格由最初每羽15美元漲到前幾年的50美元,國內企業沒有任何討價還價能力。」傅光明說,引進的國外祖代種雞攜帶多種疾病,帶來極大生物安全隱患,而且供給不穩定,國內企業很難做長期發展計劃。
「沒有原種,靠外國人,即使規模再大,行業也看不到未來。」傅光明深知,沒有核心技術,就永遠拿不到產業的制高點和話語權。「自己搞育種!」2011年,在董事會其他人都反對之下,傅光明下定決心砸鍋賣鐵也要搞,育種攻關從此開啟。
四五年時間裏,育種人員多方尋找育種素材,尋找優良基因;吸取國內外企業育種的經驗教訓,確定方案流程;建章立制,嚴把生物安全關;雞群擴繁、提純、選育,做品系間雜交等各種試驗……最忙的時候,聖農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肖凡帶領團隊吃住都在育種場。一年選種兩次,每次持續兩個月。「從早上到傍晚,每天站着選四五千隻雞,每隻都要從手上細細地過。測量體重、胸肉、腿肉,看羽毛覆蓋等情況。」
然而,聖農集團自主培育原種雞的消息,幾年後還是被歐美育種企業發覺。2019年3月,兩名國外供種公司的商務代表「闖」進聖農集團總部,態度強硬稱:立刻停止育種,否則就斷供種源!並要求「30分鐘內給出回應」。面對突如其來的威脅,傅光明立即打電話與育種團隊溝通,「不從國外引種,有沒有辦法解決?如果10年甚至20年都不引進國外種源,生產能不能保障?」在得到肯定回答後,傅光明有了底氣,當面答覆兩位不速之客:給你們10分鐘,立刻離開。
優中選優 提升舌尖上幸福感
攻關持續加速。經過日復一日地收集、篩選,育種團隊終於培育出多個原種新品系。「通過不同原種品系間的雜交組合試驗,可培育出數量更多、性能更好的白羽肉雞配套系。」肖凡說,「聖澤901」正是第一個成果。
2019年開始,聖農集團分別採用進口祖代雞和「聖澤901」進行數百批次對比試驗。同年,「聖澤901」被送往農業農村部家禽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進行性能測定。2021年底,讓人振奮的消息傳來:「聖澤901」「廣明2號」「沃德188」三個自主培育白羽肉雞新品種通過國家審定,結束了種源全部依賴進口的被動局面。從此,中國人真正實現了「吃雞自由」。用傅光明的話說:「把卡在我們脖子上的手指頭,一根一根掰開,白羽肉雞養殖的命脈真正意義上控制在我們自己手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