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歌迷在演唱會展板前打卡。
談及火爆出圈的「刀郎現象」,著名文化學者、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對《大公報》表示,從20年前的爆火到隱退,再到復出,「隱士復出」的故事對觀眾而言是有吸引力的。另外,刀郎的歌以琅琅上口為人們所熟知,有些作品寄託了人生的感悟和感慨,想必這也是他的歌吸引人之處。
「刀郎從全國各地的民間文化中汲取資源,歌曲主題得以昇華,音樂風格更加豐富。過去他唱的是人生的一種感慨、感傷,現在唱的是對人間世態的體味與觀察。」張頤武表示,去年的《羅剎海市》就引起了非常大的震撼。這首歌表現出社會對於一些風格不同、具備獨特思考角度的作品有強烈的興趣。
張頤武認為,關於刀郎歌曲的議論其實也是人們對於社會的思考,內裏不乏對於公平公正等真善美的追求。這種渴望是永恆的,這首歌正是在這一點上觸發了人們的共鳴,成為了獨特的大眾文化現象。此後,不少強度較高的新歌,吸引粉絲持續關注,這種關注在其舉辦巡迴演唱會時達到了頂峰。
著名編劇肖旭馳也對記者分析說,「刀郎,他的歌曲在音樂圈內引發爭議,在社會各界引發了驚人的關注和熱火朝天的討論。他不僅只是近年來一個音樂人的名字,更是成為了社會現象、時代文化的符號和縮影。」
「刀郎歌曲作品的背後故事,讓人充滿猜測和想像,主題尖銳而火爆,極具話題性,在社會層面反映了當前社會對於草根逆襲、階層流動等議題的深切關注。」在肖旭馳看來,「刀郎現象」,本身體現了當前社會對於藝術標準的重新審視和對趣味的多元追求,體現了社會對於草根文化的認同和尊重,折射出了社會認知的進步和社會情緒的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