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福建永泰縣「茶旅小鎮」的茶田在陽光的照耀下別有一番景致。右圖:福建永泰縣「茶旅小鎮」的茶座,清幽舒適。
「我希望邀請更多的台灣青年來大陸發展,體驗這裏日新月異的變化,像榕樹一樣向下扎根汲取養分,共同留下我們的足跡。」來自台北的青年設計師曾芝穎向大公報記者表示,在文創設計方面,大陸的市場廣闊,台灣的設計有創意,彼此優勢互補。作為最早一批在福建參與鄉村振興的台灣青年,曾芝穎用「台灣經驗」的新視角,發掘一座又一座福建村莊的特色之美。從改造閩清梅城印記街區到打造「茶旅小鎮」,曾芝穎在大陸實現了自己的創業夢想。
近年來,為助力鄉村振興,福建省不斷探索閩台鄉建鄉創融合發展新路,首創以鄉建鄉創為主題的閩台合作模式、第三方全程輔導服務模式和兩岸建築師聯合駐村模式,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計引入150多支台灣建築師和文創團隊,逾500名台灣專才以陪護鄉村的形式在閩就業創業,曾芝穎就是其中之一。
文創設計融入地方特色
來大陸前,曾芝穎在台灣從事文化活動、建築獎項等的經營與推廣,擁有豐富的文創設計與活化利用地方文化資源的經驗。2016年,她帶着夢想赴福建福州發展,但初登陸卻觸了礁:因溝通模式的差異和對政策理解不到位,她的創業之路走得非常艱難。兩年後,她參加了「兩岸青年設計大賽.美麗鄉村」,對閩清雄江地方元素進行了提煉,設計了一組吉祥物及產品設計,很受好評,還因此加入了福建省青年建築師協會發起的「兩岸建築師聯合駐村行動」,成功接下了閩清梅城印記街區項目,這也是她在大陸參與的首個項目。
曾芝穎注意到,當地政府對梅城印記街區的改造強調「文化創新」,希望挖掘城市記憶、活化街巷歷史。「不能硬套過去的經驗,要深度融入當地風土人情。」於是,她帶領8名台灣青年的團隊,走進當地的各族宗祠和古建築,又一一走訪漆器舖、中醫館、粉乾店等,親身感受傳統非遺文化,挖掘文化故事。「當時我們花了3個多月,完成了紀錄片製作、開街活動策劃和街面景觀布置。」曾芝穎回憶,這樣的效率對她而言是「破紀錄」的。
梅城印記街區改造過程中最主要的是「修舊如舊,建新如故」,這讓曾芝穎聯想到台北的大稻埕特色街區,於是她在繼續參與第二期工程、規劃引進適合的業態時,特別邀請了大稻埕特色街區的青年代表來做交流,並為街區的特色老店做品牌翻新。此外,在保護古厝的基礎上,曾芝穎還協助引進咖啡館、酒樓、酒吧、直播電商等新興業態,讓老街煥發生機。如今街區既是當地的文化旅遊地標,也成為兩岸融合發展的生動寫照。
開設兩岸建築人才交流平台
梅城印記街區項目「一炮而紅」之後,曾芝穎以閩清為起點,帶着「榕台合作」團隊一步步走出去,走向永泰、仙遊、泰寧等八閩大地的廣袤鄉村,走出了一條融合兩岸特色專長的鄉創之路。2021年,扎根福建鄉村三年的曾芝穎與永泰縣同安鎮政府簽約,協助該鎮打造「茶旅小鎮」項目,草木谷被定為這一項目的示範樣板。彼時,當地返鄉青年盧貴雲剛剛接手父親的千畝茶園,也思考着如何從種茶、製茶向茶旅融合方面拓展,曾芝穎的到來,開啟了草木谷的三產融合之路。茶山上原本荒廢的一棟老舊建築被改造成集民宿、採茶製茶體驗、茶文創產品展示於一體的閩台茶文化藝術中心,春可品茶、夏可納涼、秋可採摘、冬可養生。經過兩年的運營與摸索,現在的草木谷已經迎來了一批又一批的遊客。在閩清雄江鎮梅雄村,曾芝穎帶領團隊協助建設了庫區移民文化館、海峽鄉建鄉創家園,並先後推廣了TheWild鄉見江邊精品民宿等業態,依託當地庫區移民新村的獨特風情,吸引遊客慕名而來。今年,她又與閩清小鎮許下了15年之約,以「小鎮運營」的身份繼續留在雄江。曾芝穎說:「現在我們正在創建『城鄉永續學院』,未來,學院將成為兩岸青年建築人才的培訓平台,為他們提供寬闊的舞台,激勵他們投身鄉村振興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