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0日,觀衆在2024世界智能制造博覽會上參觀人形機器人。方東旭攝(中經視覺)
2024年,支持人形機器人發展的政策接連出台,各地也積極布局相關産業,成立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推動人形機器人技術研發和産業化應用。各地在推動人形機器人産業發展方面有哪些舉措?又将帶來哪些機遇?
各地加快産業布局
人形機器人是各地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重點布局的産業方向之一。
2023年7月,上海傅利葉智能發布首款通用人形機器人GR-1;2024年6月,上海開普勒探索機器人有限公司在中國人形機器人開發者大會展示區上,展示了通用人形機器人“先行者K1”……随着人形機器人産業的快速發展,上海着力下好“先手棋”,積極布局人形機器人賽道。
“上海高度重視機器人産業發展,注重人形機器人整機與大模型深度融合,加速實現具身智能。”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張宏韬表示,2023年上海發布了《上海市促進智能機器人産業高質量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明确到2025年,将上海打造成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機器人産業創新高地,在品牌、應用場景和産業規模方面實現“十百千”突破,打造10家行業一流的機器人頭部品牌、100個标杆示範的機器人應用場景、1000億元機器人關聯産業規模。其中,上海将人形機器人作爲重點發展的新賽道,将加快人形機器人研發和産業化,并運營開源開放社區,打造開源生态。上海市寶山區委副書記、區長鄧小冬表示:“目前已經集聚近300家機器人創新企業,且以每年不低于20%的速度快速增長,接下來将打造上海市首批‘市區協同’千億元級産業集群――機器人及高端裝備,加快引進培育一批龍頭企業。”
前不久,杭州市西湖區組織數百位海外留學人才、外國人才參觀西湖區石虎山機器人創新基地、雲栖小鎮等創新平台。在創新基地,球形機器人、醫療機器人、腿足機器人、管道機器人等科研實驗室成果,以及最新款仿生機器人“WuKong4”的驚豔表現,讓參訪團成員大開眼界;在雲栖小鎮,五八智能科技(杭州)有限公司爲參訪團介紹了大尺寸仿鴕構型雙足機器人的研究進展……目前,該區全面啓動5個環大學創新生态圈,按照“源頭創新―要素支撐―成果轉化―場景應用”的培育鏈路推進科技創新,産業基礎、人才儲備、前瞻布局共同支撐着人形機器人産業發展壯大。
記者從浙江省經信廳了解到,浙江省人形機器人産業鏈較爲完整,覆蓋整機、核心零部件、軟件系統等主要環節,擁有核心企業70餘家。9月份,浙江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數字經濟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浙江省人形機器人産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7年)》,提出到2027年,浙江省人形機器人整機年産量達到2萬台,核心産業規模達到200億元,關聯産業規模達到500億元。“浙江人形機器人産業發展勢頭好,整體上處于全國第一梯隊。”浙江省經信廳未來産業處處長孫體忠表示,浙江将以整機制造爲引領,推動整零布局協同化,以企業創新爲主導,推動技術攻關體系化,以強鏈補鏈爲核心,推動産業培育集群化,以市場需求爲導向,推動人形機器人場景應用多元化。
爲抓住人形機器人産業機遇,近年來,北京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提出要着眼世界前沿技術和未來戰略需求,加緊布局人形機器人産業,開展整機産品和關鍵零部件的攻關及工程化應用,推動機器人技術從“仿人”向“類人”演進,并努力降低産品成本,加速實現規模化、商業化應用。同時,北京市區兩級政府聯動,加強創新要素的協同,爲人形機器人産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北京市經開區、海澱區、石景山區等區域也發布了相關行動計劃,将人形機器人作爲主導産業推動集聚發展。
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自2019年起制定人形機器人五年規劃,北京通過支持人形機器人整機平台研發,帶動産業鏈核心零部件及關鍵技術攻關,攻克了高扭矩密度伺服電機、高響應力控關節、減速器等核心部件。同時,支持建立創新聯合體,相關成果已率先開展示範應用。
創新中心加速落地
前不久,2024北京亦莊半程馬拉松開跑,人形機器人“天工”在起點和終點爲選手們“加油打氣”,成爲馬拉松賽場上的“明星”。自2024年4月正式亮相以來,這款來自北京亦莊的全球首個純電驅拟人奔跑的全尺寸人形機器人,一直備受關注。
目前,“天工”已完成兩次叠代,長高了、變壯了,也更聰明,具備了流暢的手眼協調、手眼交互等功能。“天工”的成長,是北京人形機器人産業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而“天工”的娘家――北京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也在2024年10月正式升級爲“國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
“我們成立于2023年11月,初衷就是把創新中心打造成全球領先的具身智能機器人團隊,進而促進北京亦莊成爲具身智能産業的集聚地,引領全國具身智能産業發展,推動具身智能産業在全球快速落地。”創新中心總經理熊友軍表示,升級爲國地共建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後,創新中心将專注于解決關鍵共性技術問題,持續叠代推出标志性創新産品。
得益于多年的研發基礎,創新中心所在的北京亦莊已形成包括核心零部件、本體制造和應用等環節在内的完整機器人産業鏈。目前,這裏重點布局以創新中心爲代表的高能級創新平台,落地了以優必選等爲頭部的企業,智同精密、清能德創、靈足時代等關鍵部組件企業,基本形成了覆蓋核心部組件、本體、應用的具身智能機器人産業鏈。
作爲人形機器人領域國家首個開源共創平台,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于今年5月落地上海浦東,将打造集技術研發、成果孵化、人才培育、平台支撐于一體的創新生态,同時加快開源人形機器人原型機研發。國地中心總經理許彬表示,國地中心目前正在建設一個能夠容納100個人形機器人進行智能訓練的訓練場,預期到2027年該訓練場擴大到能夠容納1000個人形機器人訓練。“未來,張江這個中心将是全國的人形機器人訓練中心,一方面緻力于加速技術叠代,另一方面也将爲其他的人形機器人進行監測評估等。”許彬說。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10月,國地中心聯合行業内頭部企業和機構,發布全國首批人形機器人具身智能标準。其中,團體标準《人形機器人分類分級應用指南》定義了人形機器人通用、結構、智能相關的術語名詞,該标準适用于人形機器人的研究、開發、生産、評估和應用推廣。團體标準《具身智能智能化等級分級指南》規定了具身智能技術領域的智能化等級劃分依據,該标準适用于具身智能技術的研究、開發、生産、評估和應用推廣。這些标準的發布,對我國人形機器人具身智能領域的發展将産生深遠的影響,不僅使行業發展有章可循、有據可查、有準可依,還将引導企業和科研機構更加有序地開展人形機器人具身智能技術的研發和應用,避免非良性競争和資源浪費,爲人形機器人具身智能的健康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應用場景不斷拓展
在浙江,人形機器人産業不僅孕育在老牌的科技高地上,在山區縣,相關的前沿布局也正在鋪開。近日,一場人形機器人産業創新發展大會在衢州市龍遊縣舉行,首個“龍遊産”通用型人形機器人――“遊龍1号”亮相。禾川科技董事長王項彬表示,作爲龍遊智能制造産業的龍頭企業,該公司在編碼器、伺服系統、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方面基本實現了技術自主可控,并吸引威仕喜、台钰精機等10餘家上下遊企業成鏈集聚,形成産業體系。
“近年來,龍遊把謀劃布局未來産業作爲實現追趕跨越的主攻方向,依托禾川科技、浙工大生态工業創新研究院,研究制定行動計劃、實施方案以及配套政策,加速布局人形機器人賽道。”龍遊縣委書記祝建東表示,該縣争取到2026年培育引進産業鏈标杆性企業10家以上,産值規模達到50億元以上;到2030年,産值達到100億元以上,初步形成長三角地區知名的人形機器人核心部組件生産制造基地。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張英表示,面對新一輪人工智能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大趨勢,上海将重點圍繞人形機器人、具身智能等重要方向,發揮産業基礎雄厚、産業鏈配套完整優勢,推動行業間的跨領域合作,實現核心技術突破攻關;将集聚市區優勢資源,加大示範應用拓展,開放一批重大應用場景;将加快創新生态培育,持續提升創新中心、開源社區等服務能級,打造全球開發協作網絡,帶動上海人形機器人産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經濟日報記者 楊學聰 李治國 李 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