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中国新闻 先用后付不应有套路
公益广告

先用后付不应有套路

  最近,一些网购平台推出了“先用后付”功能。这种支付方式允许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下单时无需支付费用,而是在确认收货后扣除费用。有意思的是,网络上关于“先用后付”搜索量最高的词条竟是“如何关闭先用后付”。一种主打便利性的支付方式,为何遭人诟病?

  便利性背后的风险不容忽视。一方面,如果“先用后付”捆绑了“免密支付”,缺少了确认环节,消费者可能在不经意间完成购买,增加了误购风险。另一方面,一些消费者反映,他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开通了“先用后付”功能,甚至被设置成默认付款方式,一旦不慎开通,之后便难以取消,这侵犯了他们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无论是平台“帮”消费者打开了“先用后付”的支付方式,还是“帮”消费者将其设为默认付款方式,都没有充分尊重消费者的意愿,甚至有“套路”消费者之嫌。将取消按钮深度隐藏,增加关闭难度,也是对消费者选择权的侵害。这些“先用后付”中的乱象,不仅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也损害了平台自身形象。

  创新是推动电商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但伴随创新也难免会有新情况、新问题。在推出新功能时,平台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业务的拓展,还应该考虑消费者的感受以及社会责任。2024年7月1日起实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明确了消费者的权利和经营者的义务等内容,例如第九条明确规定经营者应当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真实、全面地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相关信息。这也对启用“先用后付”等功能具有规范和指导意义。

  平台方应尽到明确的告知义务,对消费者可能面临的问题作尽可能详细的防范和说明。同时,“先用后付”不仅要能“一键开通”,也要能便利地“一键关闭”,维护消费者的选择权,确保良好的使用体验。同时,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电商平台的监管,对于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依法进行处置,维护市场秩序。

  “先用后付”带来的争议本身也反映出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的提升。在享受“先用后付”带来的便利时,消费者应仔细阅读相关使用协议,全面了解服务内容和流程,特别是关于逾期还款、费用计算、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条款。此外,也可以定期查看账户和交易记录,及时发现并纠正可能存在的错误或不当交易行为,确保账户安全,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刘 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人形机器人加速奔跑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