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許多遊客來到甯夏石嘴山市沙湖景區,感受沙漠與湖泊相依的獨特景觀。新華社記者 馮開華攝
作爲一座典型的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甯夏石嘴山市既有昔日的輝煌,也經曆了轉型的陣痛。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持續打造旅遊産品新業态,讓“塞上靈秀地、魅力石嘴山”這一文旅品牌叫得越來越響,爲石嘴山建設産業轉型示範市拓展了想象空間。
以文塑旅,強化亮點特色。“城市轉型,離不開文化的浸潤。”石嘴山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正儒表示,該市打造“城市文學、工礦文藝”高地,旨在挖掘和拓展具有地标和地域特點的文化,打造成一張名片,展示良好形象。
2024年6月,第三屆甯夏文學周暨甯夏城市文學活動在石嘴山啓動。中國作家協會社會聯絡部主任李曉東認爲,随着産業的轉型和城市功能的提升,在石嘴山這樣“因企設市”的城市,許多設施失去了實用性。就其曆史年代和文化價值考察,也達不到文物級别。但相關遺存是城市特色的鮮活證明,文旅融合爲城市文化的活态保護、城市記憶的活态傳承提供了機遇,也是工業城市轉型發展的機遇。
石嘴山市文化旅遊廣電局負責人表示,當地通過舉辦一系列有特色的文化文藝活動,圍繞城市周邊景區、非遺、美食開展集中采風活動,借助文學作品的廣泛影響力吸引更多遊客,尋着文學的蹤迹遊在石嘴山、吃在石嘴山、樂在石嘴山,激發消費活力。
以旅彰文,給城市不斷“上分”。在推動“旅遊+文化”融合發展過程中,石嘴山市深挖文化旅遊資源。甯夏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郎偉表示,石嘴山工礦業發展曆史悠久,如今又面臨高質量發展的時代潮流,爲文旅融合提供了豐富的源泉。
近期,正在播出的電視劇《風中的火焰》,把甯夏的獨特形象生動地展現給全國觀衆。該劇全程在石嘴山市大武口區石炭井工業文旅影視小鎮拍攝,拍攝過程中搭建了不少場景,并保留了3處置景資源,也成爲石炭井的新“打卡地”。據了解,石炭井原是一處管轄“百裏礦區”的礦務局,保留着20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的學校、醫院、商店、火車站、俱樂部等建築。而今被打造爲石炭井工業文旅影視小鎮,已逐漸發展成爲拍攝現實主義、軍旅題材等影視劇的“富礦”,近年來先後吸引《萬裏歸途》《山海情》等40餘部影視作品前來取景拍攝。據統計,2024年石炭井工業文旅影視小鎮年接待遊客達18萬人次。
石嘴山市委書記褚偉表示,當地将進一步創新發展理念,強化市場思維,挖掘“三線精神”豐富内涵,用好用活工業遺産資源,推動工業文旅産業實現“一家牽頭百業生”發展效應。堅定不移保護好賀蘭山生态,充分利用賀蘭山自然風貌、工業遺址深入挖掘文化旅遊業态,努力實現生态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相統一。還将引進旅遊、體育、影視等資本,持續豐富業态,吸引更多的人流,讓石嘴山市的工業遺産真正“活”起來,旅遊“熱”起來。(經濟日報記者 楊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