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济南小清河章丘港,装载着174吨锻造法兰的“佳润77”号货轮缓缓出发,以“河海直达”方式驶向福建江阴港,这让伊莱特装备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物流板块负责人王伟长舒了一口气。
“2022年8月份,我们要把生产出的直径达15.673米的世界上最大环轧钢环送到客户手中,颇费了一些周折。”王伟说,当时,济南小清河还没有复航,只能走公路。而这个环轧钢环直径接近16米,属于“不可解体”的特种大件,仅运输车辆就有106个车轮,沿途道路上的部分交通设施需要调整。“现在小清河复航了,再运送超大物件就没那么麻烦了,直接走水运,就可以‘通江达海’。”王伟说,更为关键的是,公路转水运,也就是“公转水”,还大幅节省了企业物流成本。
这已不是伊莱特股份公司第一次尝试更加绿色节能经济的物流方式了。今年4月,该公司通过铁路运输,将总重达4000吨的新一批耐磨钢球送往西藏,而以前,他们都是走公路运输。“我们测算过,与公路相比,这次走铁路去西藏,物流成本至少降低30万元,这会让我们的产品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王伟说。
伊莱特股份公司不断尝试新的物流运输方式,正是济南市持续培育物流产业,推动“公转铁”“公转水”的缩影。近年来,济南市口岸和物流办公室以提高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为目标,持续推动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助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目前,济南已开通至广州、青岛、成都、昆明等方向的国内班列,其中章丘站―广州局、董家镇站―成都局已成为图定线路。2023年,济南重点铁路线路集装箱发送量3.6万标箱,同比增长106%,其中铁海联运班列集装箱发送量9174标箱,同比增长179%,为济南及周边腹地连接粤港澳大湾区、沿海港口和西南地区提供了高效便捷的铁路物流通道。
今年以来,济南市继续聚焦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推进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创新发展,研究制定有关实施方案,培育挖掘融合创新应用场景,树立并推广典型案例。同时,推进重点区域物流运输车辆、非道路移动机械新能源替代计划;加快发展智慧和绿色物流,引导物流技术装备改造升级,推广应用可循环、可降解的绿色包装(材),加快建立托盘等标准化装载器具循环共用体系,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经济日报记者 王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