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有醋酸,吃着香甜,外酥里嫩,略带点咸,咬下去“咔嚓”作响,美味带来的幸福感瞬间蔓延全身……对东北人来说,锅包肉从来就不是一道普通菜,而是镌刻在味蕾上的深刻记忆。
隆冬时节,吉林省吉林市又到了“滑粉雪、赏雾凇、尝锅包肉”的时候。半年前,吉林市举办的一场“世界锅包肉大赛”,试图把这一特色美食打造成城市文化符号。
由此,锅包肉开启了“撬动东北旅游城市流量的旅程”。出圈的锅包肉,给吉林市带来了“真金白银”。据统计,赛后半个月,全市1.1万家中餐馆,推出“锅包肉+饺子”“锅包肉+冷面”等锅包肉套餐组合30余种,累计销售锅包肉201.1万份,拉动餐饮消费3.27亿元。与锅包肉有关的猪肉、油、醋等烹饪调味品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
1893年创立的百年老店新兴园是吉林市餐饮界的“明星代表”,世界锅包肉大赛金奖获得者孙志刚担纲饭店总厨。大赛结束后,市民、游客排起百米长队,就为尝一口“冠军口味”锅包肉。
吉林市是吉菜代表地,也是锅包肉发源地。锅包肉这道曾经只有在贵客来时才出现的东北“硬菜”,如今已是家常菜品与街头巷尾大小饭馆的主打菜品。
“传统锅包肉与满族文化息息相关,如今锅包肉的制作工艺受到多民族饮食文化的影响,口味与制作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口味偏好。”吉林富春园饭庄第四代传承人李石琮说。
还有一种说法――曾被称为“锅爆肉”的锅包肉起源于清朝末年的哈尔滨。可以说,锅包肉是东北三省共同的美食,普及度高、认同感强、归属感强,在东北地区街头巷尾大大小小的餐饮店里,锅包肉口味虽然略有差异,但外焦里嫩的口感始终不变,香甜滋味更是孩子们的最爱。
不仅是本地人的心中所好,锅包肉更是东北游子的“白月光”。12月1日,吉林市小雾凇岛再现四星级雾凇景观。在社交平台上看到家乡美景的张春英坐不住了,“看到冰雪和雾凇,就想吃一口家乡的锅包肉。”她说,在外打拼不易,想家的时候,总会想到心心念念的锅包肉和酸菜炖粉条,这是远离故乡的东北人割舍不下的乡愁。
在吉林市举办的世界锅包肉大赛上,当地88家餐饮单位获得“锅包肉大王餐厅”称号,另有20家餐饮单位被授予“吉林市美食地标名店”。随后,吉林市启动“世界锅包肉餐厅”品牌形象店揭牌仪式,累计有6个省份、8座城市、72家餐饮企业同时揭牌。
“最爱家乡这一口锅包肉了。”前两年从美国留学回到北京工作的吉林人孙重阳,在北京找到挂有“世界锅包肉餐厅”牌子的饭店大快朵颐。越来越多身在异乡的东北人,也能品一口地道锅包肉这一家乡味道了。
岁月长河中,锅包肉不断演变创新,锅包鱼肉、锅包鹅肉、锅包牛肉、锅包汉堡包……餐饮大厨创意频出。“东北三宝”之一的人参也出场了――人参锅包肉不仅保留了传统锅包肉的酥脆口感和酸甜滋味,还融入了人参的滋补功效。
“锅包肉不仅是一道美食,还承载着中国东北地区的饮食文化和历史记忆,体现了当地人开放包容的心态和创新精神。”吉林市政协文史研究员皮福生说。
大赛闭幕后,吉林市积极推动锅包肉进入网红街区,安排网红售货车售卖即食锅包肉,还发布手绘锅包肉地图,方便从各地前来的游客“寻香锅包肉”:为游客发放“吃货”卡,提供餐饮饭店锅包肉免费品尝或折扣优惠,以及景区景点门票、酒店住宿等礼遇,带动餐饮和住宿消费;推出“锅包肉美食之旅”,针对旅游团组提供不同口味锅包肉美食品鉴路线,针对外地游客举办专属抽奖活动……吉林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仲伟岩说,除了锅包肉,吉林市还有很多其他特色美食,真诚欢迎广大游客朋友来吉林市游大东山水,品吉菜美食。
锅包肉这道“硬菜”,值得一品再品;吉林市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还有更多宝藏待游客探寻。创造既有地方特色又能引发共鸣的城市文旅IP,宠粉、留粉,就从品尝一盘锅包肉开始吧。 (作者:孙洪艳 马洪超 来源:经济日报)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硬菜”锅包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