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作者在2024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上的發言摘錄。2024“讀懂中國”國際會議於12月2日-4日舉辦,該會議由中國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廣東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觀察者網根據速記整理,未經作者審核。】
中國必須要管理好美國的恐慌
中國改革和開放的信號,其實從中國的城市發展中就能看到。中國已經給全世界提供了一個城市化的願景。
全球大城市將會越來越多,但它們能否很好地發揮自己的功能?中國城市雖然說人口很多,但仍然可以很好運行。粵港澳大灣區有8000萬人,它就是高密度人口城市都能很好運行下去的範例。大灣區的公共交通系統非常高效,有世界上最好的圖書館和博物館,我非常喜歡這些博物館,明天我也會去參觀和拜訪。
我想中國已經展示了人口密度很高,但人民生活質量不受損失,並能夠實現更大的社會公平的城市樣板。新加坡和日本城市的例子我們也看到了,但中國的城市化在亞洲規模更大,中國創立了一個範式,能夠讓亞洲以外的國家學習。
中國的崛起速度如此之快,規模如此之宏大,對其他國家形成了“挑戰”,也導致了一些人的恐慌。比如說歐洲。歐洲和中國之前是合作夥伴,之後是競爭對手,現在他們說中國是“威脅”。
美國還說中國是對美國的實質性威脅,這非常荒謬。美國有安保能力,而且對任何國家來說,美國的安保體系都非常強大。即便如此,美國還是有非常強的不安全感,非常的恐慌,非常的多疑。美國似乎總是需要找到一個敵人,而中國滿足了特朗普這樣的需求,中國必須要管理好美國的恐慌。
作者在2024“讀懂中國”國際會議上發言 “讀懂中國”國際會議組委會
中國的朋友要思考如何“講述”中國
我相信中國的朋友們應該思考一下如何能夠更好的“講述”中國,從而能夠應對特朗普所帶來的挑戰。
“中國恐慌”已經成為了一個現實,中國需要利用自己的外交能力管理好這種所謂對中國的“恐慌”,這是中國開放的一個挑戰。
對於全球投資界的人來說,中國是投資目的地,中國需要考慮如何對私人資本講述中國,然後吸引外國直接投資在中國取得成功。
我曾經在悉尼的會議上見到一些大投資人和基金經理人,他們問中國是不是可以投資?中國的朋友需要來回答這個問題,並且駁斥那些對中國的悲觀論調。駁斥他們的辦法,就是給他們一些外國投資成功獲利的例子。
大灣區,也就是廣州所在的地區代表了中國的改革和中國的雄心,實際上也可以駁斥“中國不可投資”的觀點,這是一個挑戰。大灣區有著很好的願景,然而在全球金融媒體上,我永遠讀不到關於大灣區的信息。挑戰是真實的,中國需要向世界推銷,推銷它的願景。
大灣區的願景代表著什麽?這是一個關於創新、基礎設施、氣候、新能源、公共部門、藝術和創造力的願景,這個願景所代表的意義是非常激動人心的。
但是世界上其他人並不知道這些,所以我們應該推銷,作為一個案例研究來進行宣傳,告訴大家中國歡迎外國投資。這個案例研究應該講述來自美國的、歐洲的、澳大利亞的、日本的外國投資是如何跟隨中國的改革步伐,讓投資人有利潤可賺的。
我們需要講這方面的成功故事,因為這個世界競爭非常激烈,對中國的成功存在很多偏見。
當我們面對對手的負面言辭時,最好是能夠保持冷靜,思考和采取戰略性的舉措。澳大利亞的政客在講到中國的時候,比如上一屆澳大利亞政府中,有些官員毫無疑問說了很多完全不符合外交精神的言論,中澳貿易因此有些起起伏伏。但是現在有些限制措施被取消,澳大利亞的農戶感到非常開心和高興,他們的產品能夠進一步賣到中國市場中來。
對澳大利亞人來說,我們希望中國能夠得到進一步的增長。美國有些人想在經濟上遏制中國,我覺得傾聽中國的聲音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中國將如何應對特朗普的關稅挑戰,如何與國際夥伴進行合作,進一步促進全球貿易體系的開放性,就像中國現在與澳大利亞及與其他國家做的那樣,捍衛WTO多邊主義原則,不受美國的負面影響。
美國的保護主義也傷害了同盟國利益
在我擔任澳大利亞外長之前,也做過類似於中國省長的職位,也曾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我認為經濟全球化不是像一個水龍頭一樣說開就開,說關就關。
澳大利亞是全球化的一個受益國。一開始,我們是通過商品貿易,包括開采的礦產資源產品,跟英國及其他的國家進行貿易。所以通過貨物貿易,我們享受到了經濟發展的成果。
另一方面,在歐盟經濟全球化發展當中,有一些國家把自己看作經濟全球化的受害者。但是從中澳關系中就能看到,澳大利亞獲得的全球化好處是很多的。
我們兩國之間的貿易增長是非常明顯的,而且我們也保持了非常好的雙邊貿易關系,包括我們也減少了關稅,給中低收入人群降稅、減稅,還制定了一個成本頗高,但是有著宏偉目標的社會公平發展行動計劃。
不管是從國際貿易的層面還是提高人民福祉的層面,我們都從具體層面落實了這種普惠包容的經濟政策。因此我認為我們還是應當要為貿易、為進出口的發展來發聲,我們仍然認為全球化是能夠帶來益處的。
這里面還會涉及到不同國家的立場,我們知道,拜登政府期間通過了一個《通脹削減法案》,希望能夠通過立法和相關行動來應對國內的通脹壓力。
但《通脹削減法案》在執行的時候,可能出現了一些不太公平的現象,比如有一些城市能夠獲得補貼,因此一些本土的澳大利亞公司享受了一些特殊待遇。但是除了這些少數獲得補貼的公司之外,絕大部分其他的澳大利亞企業因為這個法案利益受到了損害。
另一方面,申請補貼的企業被要求沒有中國的股本參與。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澳大利亞企業其實都有一些中國的股本,這就使得這家澳大利亞企業無法申請到補貼,哪怕中方的股東只是占少數的股份也不能申請。
很多時候北美的一些稅收制度其實並沒有真正帶來好處,它把很多有價值的增值業務從澳大利亞間接引流到了美國,聽起來這種稅收制度似乎對澳大利亞有好處,但是它讓我們的一些高附加價值產業離開了澳大利亞去到了美國,因此它其實是不利於澳大利亞經濟長期健康發展的。
所以在貿易保護主義背景下,即便澳大利亞是美國的戰略合作夥伴,最終貿易保護對我們還是弊大於利,我們並沒有從這些舉措中獲得真正的利益。我認為,我們還是應當回到WTO的多邊機制和原則中來。
位於瑞士日內瓦的世界貿易組織大樓
我們也發現,在2018年,也就是特朗普發起中美貿易戰的初期,澳大利亞的保守黨曾經說過,我們並不支持美國提高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還同世貿組織的18個其他成員國一起提出倡議,世界貿易組織機制應當服務於商品貿易貨物的自由流動,而不是通過關稅阻礙自由貿易。
其他美國的一些戰略合作方也會比較美國的保護主義政策以及WTO多邊機制,通過這些比較,我們發現和中國脫鉤其實是沒有好處的。
我們看到中國對於WTO原則的堅定支持,也看到中國的承諾都得到了踐行,也在積極支持WTO機制下的全球貿易發展。
所以我想不管是澳大利亞還是其他美國盟國,我們都能看到過去這些年,中國行動的最終結果都是在支持全球化,都是在支持國際貿易,它證偽了“全球化是不好的”,或者“自由貿易是不好的” 的言論。
不管是全球化還是貿易,都能夠促進分工、提高效率、提高產能,能夠更好地優化供應鏈,並且能夠更好地為自己的國民謀福祉。
謝謝!
作者:鮑勃·卡爾 澳大利亞前外長
來源: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