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南華早報》1月8日報道,著名生物統計學者胡懿娟日前已回國至母校北京大學全職任職。她此前在美國埃默里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生物統計與生物信息系任教,在美生活20余年。
公開信息顯示,胡懿娟去年7月起加入北京大學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BICMR),現為全職教授,同時是北大統計科學中心的教員。根據北大公共衛生學院生物統計系去年11月發布的一則課題組招聘啟事,胡懿娟為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也是國家級高層次海外人才項目獲得者。
《南華早報》援引一個關注中國學術動態的博客的消息稱,胡懿娟去年作出了全職到母校任職的決定。
公開資料顯示,北大統計科學中心是北大2010年設立的一個跨學院的交叉學科研究機構,旨在建立一支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統計學團隊,下轄生物統計系等多個院系。北大生物統計系成立於2018年,系跨學部、跨院系的新體制學系,由北大公共衛生學院、數學科學學院(數院)和BICMR共建。
北大BICMR網站截圖
根據北大BICMR發布的簡歷,胡懿娟2005年本科畢業於北大數院,2011年於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獲得博士學位。2011年起,她在美國埃默里大學任教近13年,歷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
目前尚不清楚胡懿娟具體是何時離開的埃默里大學。但《南華早報》提到,2019年5月,這所美國私立高校曾因突然解雇兩名華裔神經科學家而引發廣泛關注。
當時,埃默里大學醫學院以“沒有完全披露來自國外的研究經費來源和在中國研究機構和高校的工作情況”為由,解雇了著名遺傳學家李曉江、李世華夫婦,兩人共同的實驗室也被解散。李曉江則強烈否認該指控,表示自己從2012年以來每年會向校方說明其國外研究活動,也早就其在中國的工作征得校方同意。
李曉江原本是埃默里大學終身教授。就在實驗室遭到關閉的幾個月前,李曉江和李世華曾宣布,其團隊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亨廷頓舞蹈病”基因敲入豬,為治療這種遺傳性神經退行性疾病提供更為理想的動物實驗模型。二人遭解雇後,之前與其有密切合作的暨南大學宣布全盤接收其團隊歸國繼續其研究工作。
報道指出,胡懿娟的研究主要集中開發用於生物醫學領域覆雜組學數據的統計理論和方法。根據埃默里大學網站此前發布的簡歷,她曾在包括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在內的許多著名期刊上發表過論文,是BMC Bioinformatics和Statistics in Biosciences等生信領域頂尖期刊的副編,也是多個國際學術協會的成員。
去年11月,北大BICMR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布針對胡懿娟的“新入職教師訪談”。談及選擇來到北大BICMR工作的原因,胡懿娟表示,BICMR是一個極高的平台,在全國數學相關領域中具有引領作用。
“BICMR的管理理念開放、自由,幾乎沒有限制,讓人充滿幹勁。在這里還能接觸到中國一流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這不僅能極大地推動我的研究工作,也讓我欣喜於能夠參與培養中國最優秀的年輕人才。”胡懿娟說。
2018年,美國特朗普政府啟動“中國行動計劃”,宣稱旨在調查被認為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商業機密竊取和經濟間諜活動,此舉廣受詬病,被指控凍結了正常學術合作,助長了反亞裔種族偏見。盡管拜登政府上台後於2022年終止了該計劃,但其造成的寒蟬效應仍然籠罩著學術界,不少在美生活工作多年的華裔學者因此回到中國。
去年7月,美國斯坦福大學中國經濟與制度研究中心(SCCEI)公布的研究結果顯示,離開美國的在華出生科學家人數正逐漸增加,從2010年的900人上升到2021年的2621人。PNAS上刊登的一項調查稱,在美國實施“中國行動計劃”三年多後,超過三分之一的美國華裔科學家感到“不受歡迎”,72%覺得“不安全”,約70%因調查“擔驚受怕(fearf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