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央行等五部門印發《意見》提出,在粵港澳大灣區持續優化「跨境理財通」試點。圖為去年在香港舉辦的亞洲金融論壇,吸引超3000位金融和商界精英參與,展現香港金融業國際化優勢。\中通社
央行等五部門22日聯合印發《關於金融領域在有條件的自由貿易試驗區(港)試點對接國際高標準推進制度型開放的意見》,從6方面提升20條政策措施。其中提出,在粵港澳大灣區持續優化「跨境理財通」試點,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居民通過港澳金融機構購買港澳金融機構銷售的合資格投資產品。擴大參與機構範圍和合資格投資產品範圍等。
有專家表示,系列舉措有效打破區域間金融服務壁壘,促進跨境投資和資金融通,香港的區位優勢將通過跨境理財通進一步放大。
學者:促進跨境投資 放大香港區位優勢
《意見》從允許外資金融機構開展與中資金融機構同類新金融服務、120天內就金融機構開展相關服務的申請作出決定、支持依法跨境購買一定種類的境外金融服務、便利外國投資者投資相關的轉移匯入匯出、完善金融數據跨境流動安排、全面加強金融監管等六方面提出20條政策措施。
允外資開展與中資同類新金融服務
《意見》提出,支持依法跨境購買一定種類的境外金融服務。其中特別提到,在粵港澳大灣區持續優化「跨境理財通」試點,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居民通過港澳金融機構購買港澳金融機構銷售的合資格投資產品。擴大參與機構範圍和合資格投資產品範圍等。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博士後研究員郭寒冰認為,優化「跨境理財通」試點、設置澳門金融服務專區、構建自由貿易賬戶體系等舉措,有效打破區域間金融服務壁壘,促進跨境投資和資金融通,提升跨境資金流動便利度,讓金融資源在更大範圍優化配置。她表示,香港的區位優勢將通過跨境理財通將進一步放大。作為全球金融交易接力的關鍵節點,香港與歐美金融市場在交易時間上無縫銜接,同時也是國際金融機構布局亞洲的首選地,在跨境理財通背景下,香港的區位優勢和傳統優勢將迅速搭建起內地與全球金融資源對接的橋樑。
《意見》允許外資金融機構開展與中資金融機構同類新金融服務。新金融服務,是指未在我國境內提供,但已在其他國家或地區提供和被監管的金融服務。允許中資金融機構開展,則應允許試點地區外資金融機構開展。新金融服務的具體開展形式可為許可形式或試點形式。《意見》明確,在真實合規的前提下,允許試點地區真實合規的、與外國投資者投資相關的所有轉移可自由匯入、匯出且無遲延。
研推電子支付系統國際先進標準
「在金融產品與服務領域,香港的優勢同樣突出。」郭寒冰認為,香港金融市場產品極為豐富多樣,同時匯聚了大量深諳國際金融規則的專業人才,面對複雜的跨境理財需求,香港的機構和人才儲備能綜合考慮匯率風險、稅收政策等因素,制定全面的投資策略,極大提升金融服務的質量與效率。郭寒冰表示,更多元化的投資產品湧入,以及支持研究推出電子支付系統國際先進標準等,將激發市場創新活力,促使金融機構推出更多符合國際標準的金融服務,提升大灣區金融市場的全球競爭力。
《意見》還提到,支持試點地區金融機構和支付服務提供者研究推出電子支付系統國際先進標準,開展數字身份跨境認證與電子識別,支持依法依規引進境外電子支付機構,研究完善與國際接軌的數字身份認證制度。建立與國際規則接軌的跨境糾紛爭端解決機制。
《意見》明確上述政策措施在上海、廣東、天津、福建、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等地區,以及黨中央、國務院作出明確部署承擔對外開放重要任務的合作平台先行先試,推動試點地區在更廣領域、更深層次開展探索,實現自由貿易試驗區(港)制度型開放、系統性改革成效、開放型經濟質量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