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特稿评论 英國教授:西方對中國就是偽君子,不想看到中國現有制度取得成功
公益广告

英國教授:西方對中國就是偽君子,不想看到中國現有制度取得成功

“在對華政策上,我們西方就是偽君子。”在去年12月5日的一場辯論中,英國知名中國問題專家凱瑞·布朗(Kerry Brown)一語道破了西方國家對中國矛盾心理的根本原因——中國之所以讓西方政治精英感到不安,並非他們掛在口頭的所謂人權等問題,而是中國正在實現一件令西方無法容忍的事情——在現有制度下取得成功。

布朗表示,西方曾希望讓中國變得像自己,但又不希望中國強大到成為一種麻煩,西方從未料到中國會在一種截然不同的模式下取得成功。他表示,在西方自認為擅長的領域,中國經常表現得更出色。他確信中國想要改革,只是西方再也沒有特別好的模式,沒有什麽真正值得中國學習且行之有效的東西了。

凱瑞·布朗1967年生於英國肯特郡,畢業於劍橋大學,是英國著名的中國研究領域教授,英國國王學院中國研究院主任,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亞太項目副研究員。他與中國有著密切的關系,曾在英國駐華使館任職,足跡遍布中國每一個省份和自治區,著有《歐洲人眼中的中國:綿延800年的文化與知識交流》等二十本著作。

劍橋大學辯論社(Cambridge Union)1月12日在網站上發布了辯論現場視頻。

凱瑞·布朗在辯論現場發表觀點 劍橋大學辯論社

布朗說,他一度深信不疑的是,中國的整個發展軌跡必定要接納某種形式的政治參與決策模式,他曾經確實認為中國必須經歷一場政治轉型。

“就像你們所知道的那樣,21世紀頭十年有很多爭論,那時中國經歷了有史以來GDP最大規模的爆炸式增長,在十年內經濟增長了四倍,太不可思議了。”

“我當時覺得,隨著(中國)中產階級的崛起和人均GDP的提高,中國必須進行改革,引入類似西方的制度。”布朗說。

然而,中國並沒有跟著西方國家的指揮棒起舞,而是在不斷地改革中,走出了一條符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

布朗提到,在過去三十年里,有幾件事引發了中國對西方言論的質疑。

首先是蘇聯解體後,不懷好意的西方向俄羅斯強行灌輸了一種經濟和政治模式,導致俄羅斯經濟遭遇了一場災難,也給中國帶來了巨大沖擊。

其次,是“9·11”襲擊發生後,西方對中國態度的急劇變化。那場襲擊發生時,布朗還在北京的英國大使館任職。

“這起事件發生的那一刻起,我們就不再對中國說什麽要遵守世貿組織義務……你們知道小布什嗎,他此前一直拿中國要保護人權說事,這是一個巨大的價值觀問題。”

“可是當美國受到攻擊時,中國突然成了我們的盟友。我們幾乎一夜之間就變了。”

他接著提到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

“我記得,影響極其深遠的是,我們西方不僅是一些糟糕政治改革理念的傳播者——要是中國聽信了我們的這些理念,那將會是一場災難,而且我們也是糟糕的資本主義者。”

“我的意思是,如果中國采用了某些導致2008年(金融危機)那樣的、被美國及其他國家采用的資本主義舉措,那中國很可能就半途而廢了。”

“實際結果是,中國對此變得極為懷疑。”布朗說,“過去十年間,在美國、歐洲以及其他地方發生了一連串稀奇古怪的事件,這些都表明,我們的政治體制中並沒有什麽真正值得中國學習且行之有效的東西……我覺得我們不再有任何好的模式了。”

至於出現上述情況的更深層次的原因,布朗提到了一段歷史。

他說,英國在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時代,還要追溯到19世紀末,那時英國擁有絕對的霸權,在中國大建鐵路開采礦山,占據外國在華投資的七成。

“然而,那時我們從沒談到過價值觀。”布朗說,“在國力居於巔峰時,我們並不希望中國成為像我們這樣的強國。”

“我們想要什麽?其實我們的政策非常非常的簡單——我們不希望中國變得太強大,乃至對我們構成威脅;我們也不希望他們因為太虛弱而崩潰。”

“我們受自身利益的驅使,這就是雙方關系的歷史基礎。”他說。

“說實話,我們之所以對中國的現狀和運作方式存在意見,就是因為我們居心不良。”布朗接著說,“從20世紀 90 年代起,一直到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賭,賭最後中國會變得有點像我們,但又不會強大到成為一種麻煩。”

“但問題是,我們從未料到中國會在一種截然不同的模式下取得成功,而這正是如今發生的事。”

布朗指出,對西方世界而言,中國的崛起是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反常狀況”。

“我們對中國的不滿在於,在我們自認為擅長的領域上,中國比我們做得更好,這就是為什麽我覺得我們是偽君子。”

講話最後,布朗希望通過啟蒙運動闡釋西方對中國的矛盾心理。

“我們都是啟蒙運動的產物,深受啟蒙運動偉大價值觀的影響。如果你看看啟蒙運動時期歐洲人對中國的看法,就會發現這些觀點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麽三百年後的今天,作為啟蒙運動影響下的歐洲人,或者身處西方政治體系中、秉持啟蒙文化的人,我們對中國依然如此矛盾。”

布朗總結道:一方面,我們對中國充滿了理想化的憧憬。伏爾泰在《百科全書》中寫道,中國的制度比英國、比歐洲的制度更好,那是一種理想化的儒家精英治國體系;另一方面,孟德斯鳩則認為,中國的制度除了帶來糟糕的結果,毫無建樹。

“就像今天我們看待中國一樣,這種矛盾心態體現得淋漓盡致。我們看到的中國,從根本上讓我們感到不安。”

“對我們的政治精英來說,這並非因為那些所謂嚴重的人權問題,而是因為中國在做一件我們從未想過他們會做,也不想讓他們做、更無法容忍他們去做的事,那就是在現有制度下取得成功。”布朗說。

在視頻下方的評論區,布朗的言論引發了一眾網友的共鳴。

“他說的是實話,而且很坦誠!”

“相比虛偽,這更像是歇斯底里的傲慢。中國不是我們的敵人。”

“西方已經習慣了成為領頭羊,因此不願看到弱者獲得成功。”

“英國真正想要的是一個國際種姓制度,讓中國和其他非西方國家保持在最底層!不是嗎?”
中國自1949年以來就一直在改革,而且仍然在按照自己的節奏和方向進行改革,而絕對不是與中國文化不兼容的西方制度。”

“很好的觀點!我特別同意兩個關鍵觀點:其一,西方國家沒有提供符合中國獨特歷史、文化和覆雜性的可行模式。試圖覆制此類模式可能會失敗,正如俄羅斯的例子;其二,西方關於‘中國道路’的敘述主要是出於自身利益,而不是真正關心中國人民的福祉或利益,太虛偽了。”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月30日,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在一場講話中也提到了“改變中國”的話題。他當時坦言,“美國意識到,幾十年來為塑造或改變中國所做出的努力,無論是明里還是暗里,都沒有取得成功。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將成為世界舞台上的一個重要角色。因此美中必須在競爭中找到共存之道。”

去年7月,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在美國亞洲協會(Asia Society)開幕致辭時表示,“在我看來,美國想以某種方式按自身形象(in its own image)改變中國(的想法),是完全不現實的。”

“美國認為他們可以改變中國,這是一種幻想。如果把希望建立在幻想上,只會導致一個結果:那就是悲劇。”楊榮文說。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特稿/「沒想到這麼快一家人就住進了新居」

下一篇

已经没有了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