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浙江武義俞源古村舉行「擎台閣」迎元宵大型民俗展演活動。\新華社
這「一年明月打頭圓」的元夜良宵,閨密忽視頻呼叫,接通的一刻她正處鑼鼓喧天的鬧市,四處張燈結綵,舞龍耍獅,難怪民間有「小初一、大十五」之說。元宵節這場年的「壓軸大戲」,也在耍社火、賞花燈、放煙花等年俗活動中,把這場中式「狂歡節」「鬧」得喜慶祥瑞,充滿了民俗之趣。
社火是家鄉元宵節的一場大戲,記得那年在關中西部走親戚,着實被當地古老的民俗活動震懾了。一群粗獷彪悍的關中漢子,在數九寒天赤膊上陣,光着膀子熱火朝天地敲鑼鼓,身邊喝彩聲一浪高過一浪,我穿着羽絨服都凍得直打寒噤。伴着鏗鏘有力的歌聲,這些鐵骨錚錚的漢子,也把打社火的喧囂熱鬧,推向了巔峰。
社火大耍中最精彩的要數高難藝術芯子,這種集「驚、險、巧、奇」,與秦腔故事緊密結合「飄飛空中」的場景,通常只要身輕如燕的四五歲孩童。一番搽脂抹粉穿上古裝後,將這些孩童用粗鋼筋條固定於各種造型上。曾在故鄉街頭看到一輛輛花車駛來,將「八仙過海」、「穆桂英掛帥」、「三娘教子」等秦腔場景展示於半空,這來源於三秦大地的古老民俗,真是既有「雜技之險,又有舞蹈之美」。
辭暮爾爾,煙火年年,進入嶄新的乙巳年,作為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一場煙花秀絢爛了夜空,也把希望撒向了人們心空。一道亮光帶着哨音衝向夜空,在「噼裏啪啦」的歡響中火花飛騰變換,時而如群花燦綻,時而如孔雀開屏,時而如飛瀑濺珠。剛看到空中金蛇飛舞,眨眼空中又出現金光閃閃的「2025」,好一個金蛇騰飛祥瑞圖。
倏然間想起家鄉的「打鐵花」,這位居黃河流域十大民間藝術之首的非遺絕技,通常需技藝精湛、膽大心細的藝人聯袂完成。要將熔化的鐵水巧妙拋起,用桐木板奮力擊打到天空,霎時鐵水飛濺火星四射,真是「燦爛如花綻夜空,流星似雨灑巒崇」,宛若鳳凰展翅翱翔,又似一束束金色的麥穗在夜空搖曳。
正月十五,皓月當空,這被古人稱為「燈節」的良辰佳節,盞盞彩燈如暗夜綻放的花兒,燈影搖曳間人們笑語晏晏,真是「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家鄉每逢元宵節,舅舅要給不滿十二歲的外甥送燈籠,寓意照亮外甥前程。那滿街燈籠是我學生時代的最愛,極喜拉着同窗的手,眸子發亮穿梭於花團錦簇的「燈海」中。那古韻精美的宮燈、色彩絢爛的花卉燈、大紅喜慶的走馬燈,還有那妙趣橫生的動物生肖燈,看得人愛了又愛,不忍移步。兒子幼時不等天黑,便左手提一隻點着紅燭的兔子燈,右手拎一隻會唱歌的電子石榴燈,小臉盈滿開心喜悅,與他的小夥伴去開「燈籠會」。
在響徹雲霄的社火鑼鼓聲中,在暗夜騰空璀璨的煙花裏,在盞盞閃亮喜慶的花燈間,沉睡的大地正被一點點喚醒,蟄伏一冬的花草樹木睜開惺忪睡眼,律回春漸,新元肇啟,凜凜勁風裏也讓人嗅到春的律動與萌發。